央广网

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建成通气

2016-12-12 14:4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12日消息(记者张棉棉)2016年12月12日14时,来自中亚和塔里木气区的天然气到达福建省福州市,西气东输三线(以下简称西三线)东段工程建成通气,开始进行调试。“西气”入闽,将为福建省“绿色生态”建设增加新引擎。

  西三线是继西二线建成通气之后的又一条横贯中国东西两端的能源战略通道。西三线东段吉安—福州段工程起于西二线江西吉安联络站,止于福建省福州末站,全长832.4公里,设计年输量15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10兆帕。

  西三线东段工程于2012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工程经过赣南闽西丘陵地区和福建沿海发达地区,管道沿线80%为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高坡陡,管线穿越山体隧道、穿跨越大型河流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的自然灾害隐患较多,需要避绕一些规划区、环境保护区、水源地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面临地形险峻,征地困难,压矿赔偿谈判周期长,降雨量大、管沟易塌方、机组工效降低等诸多困难,极大增加了工程建设难度和风险。

  同时,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水少、田少,寸土寸金,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5.95%,居全国第一,有“绿色宝库”之称,对工程建设及其安全环保工作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

  为了让福建人民早日分享天然气清洁能源带来的绿色生态发展红利,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以“优质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和谐工程”为目标,克服高温时间长,梅雨季节时间长,台风频繁,外部干扰因素多等诸多不利因素,聚集各方力量,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全力推进科技创新,齐心协力,确保工程绿色安全环保推进。

  西三线东段工程管理采用“发包人+监理+EPC”管理模式,采取分段EPC和专业EPC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确定2个线路EPC、5个隧道EPC队伍。尤其是隧道打包招标,吸引了几十家国内大型知名的专业化队伍参与投标,最终由中铁、中交等国内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队伍实施EPC管理模式承建,使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实行分段和专业化EPC总承包商招标,目的就是要通过市场之手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态势,“鲶鱼效应”在西三线东段给参建各方带来激励和挑战。各参建单位把全面强化全体参建人员的市场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确保建设质量一流、本质安全、环保优先、工期可控的工程。否则,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这种谁都输不起的竞争态势,促使各方投入了最强的建设力量、最好的技术和后勤保障。竞争的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促进的过程,使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整体实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同时,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充分发挥项目群管理优势,通过集中招标,不仅增强了招标人的市场话语权、主动权,而且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吸引众多优秀队伍参与投标,并通过实施乙供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规格统一。对采购实行区域化管理,采取“管厂+钢厂+中转站”方式,用最短供货周期、最佳运输路径、最低成本实现管材资源就近供给,发展到物流综合效益最大化集中采购,大幅降低了西三线工程建设成本。

  以建设生态文明工程为宗旨,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制定下发《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新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细化创建生态文明工程的责任、制度、及奖惩措施,全力减少不必要土石方量,严格控制占地数量,因地制宜严格落实水保措施;按照扫线、开挖、焊接、防腐和回填五紧密同步施工的策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展开了一场“地貌恢复战”。

  为确保地貌恢复过程科学严密,要求隧道、线路EPC承包商在进场施工前对所有清登地貌进行拍照和录像,保留原始地貌影像资料,在工程完成恢复地貌后拍成照片再与之对比,确保地貌恢复无争议,并以此作为进度款支付的依据。

  截至目前,西三线东段生态文明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现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通气使用”;沿线临时占用农田已全部复耕并交还百姓;在总结农田段管道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录制了油气管道农田段施工水土保持示范视频,为后续同类工程施工树立了环保榜样和技术标杆。西三线东段工程建设实现了“保护沿线青山绿水,建设绿色管道工程”的承诺。

  在西三线东段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但强化了管道下沟及回填工序、影像资料的记录及可追溯性管理、“三口”管控、数据信息采集等全新措施,还建立了焊口一体化制度,统一要求并规范实施,使每一道焊口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持续组织开展质量HSE“飞检”、埋深漏点检测、中线复测、焊口质量抽查、金口抽检等控制活动。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项目质量HSE的良性循环,工程建设实体及行为质量向上发展。

  众所周知,今天的管道建设最大难题是征地协调。针对线型工程施工点多面广的特点,中国石油全面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和宣传,管道沿线各省市县将西三线列为重点项目,并与考核挂钩,成立专门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福建省常务副省长每月召开一次全省调度会,市级每两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县、镇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在重大问题的协调问题上,各级政府多次组织到现场调研协调,确保了沿线工程的顺利开展。

  “建设一条管道,造福一方百姓”,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一种责任和情怀。在西三线东段建设中,中国石油与地方政府及沿线百姓的良好互动,建起了一座“地企共建、和谐共赢”的友谊桥梁。

  福厦铁路客运专线是“一带一路”核心区重点项目,是福建省计划新开工建设4个铁路项目之一,但一施工处与已铺设完成的西三线路由冲突,两家必须有一方改线。中国石油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改线重新铺设,为福建省节约资金上亿元。

  西三线东段山体隧道多是无路可行,为便于运营维护,管道修建了隧道伴行路。今天,这些管道伴行路极大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偏远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因为伴行路带来的便利,让那些世代深居高山峡谷中的村民异常开心,他们修房造屋,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从此告别了人背肩扛的历史。

  西三线福建段沿线居民多居住在山里,吃水浇灌依靠山水、雨水蓄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避免因隧道施工污染这些山水,中国石油管道建设单位采取打井和补偿等方式,为龙岩市大池镇、小池镇、龙门镇、适中镇和仙游县书峰乡3个自然村解决了数千人的饮水和几千亩田地的浇灌问题。

  西三线途径福建泉州南安市洪梅镇时,通往梅溪村的公路上有一块15米高的巨石,道路被迫急转45度大弯,挡住行人和驾驶人员视线,导致该路段交通事故频发。管道建设通过这里,建设单位采用分批次爆破施工方法,将这块几千吨重的巨石逐层爆破清除,为当地百姓修好了1条长83米、宽8米的公路,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村民们深受感动。

  西三线东段赣江定向钻出土端原来是沙质土,为江边沙滩荒地。施工过程中管道建设者对其进行了治理,进行植草处理,沙漠化土质得到整治,当地村民综合利用改良成养鱼池,成为脱贫致富的效益田。类似造福百姓的事例还有很多。

  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和沿线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配合下,经过1.2万名管道建设者4年多的艰苦奋战,确保了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实现了“保护沿线青山绿水,建设绿色管道工程”的承诺。

  此次投试工作分两阶段进行,吉安至龙岩段2016年10月15日已建成通气;今天,龙岩至福州段通气调试,为西三线东段全线建成通气奠定了基础。目前,西三线东段天然气来自西二线吉安分输站。

  福建省一次能源匮乏,无油、无气、少煤,常规能源缺乏。2009年福建省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管道气,主要气源来自印尼东固气田,并依据市场需求适当在国际市场采购现货。

  至2015年,福建省天然气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为5%,低于全国5.9%的平均消费水平。根据《福建省“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8.5%,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提高到10%。

  为统筹天然气销售供应工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明确,西三线入闽天然气销售由中国石油福建销售公司统一负责。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更好保障和服务福建省天然气需求,2020年前拟争取建设7条支线,并择机与中海油福建管网互联互通。

  “绿色生态”已成为福建的一张亮丽名片。西三线每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替代标煤1300万吨,相当于减少61万吨有害物质、440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以1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气体计,西三线每输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就相当于种植4400万公顷阔叶林。“西气”入闽,将成为福建省“绿色生态”建设的新引擎。

  另据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介绍,伴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西三线将为福建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全省实现天然气“县县通”,改善人民的生活助一臂之力,并为福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做出贡献。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西气东输;工程;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