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互联网促服务升级 中演票务通布局票务行业新版图

2015-12-24 16:4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记者张庶卓)据中演票务通日前在京面向百余家演出制作方及剧院合作伙伴发布的2016年业务发展战略,中演票务通正式启动文化视界联播网、智慧场馆的全国性布局,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全方位连通演出主办方、剧院、消费者、票务四大环节,实现信息数据的全向流转,促进现场演出行业向着更高品质服务和大数据应用的方向发展。

  剧院代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演院线分别与中演票务通就智慧场馆和联播网的建设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与此同时,中演票务通还启动了与各大演出、赛事合作方的千场项目合作,从内容端为创新型演出服务提供高品质的源头保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表示,身处技术变革的时代,中演票务通要充分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借助移动互联网在内的新科技力量,大力发展创新服务,谋求价值突破。他同时表示,2016年,中演票务通将围绕“联播网”、“智慧场馆”和“优质演出”三个核心战略,搭建更具竞争力的现场演出行业生态系统,同时基于此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广阔的服务增值空间。

  中演票务通推出的“智慧场馆”,不再是传统剧院与互联网的简单牵手,它是以场馆为中心,串联整个观演商业,在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服务体验的同时为场馆提供精准营销服务。对于消费者,它既能满足基础的购票、选座,也可为消费者提供基于场馆的交通服务、场馆周边及其内部餐饮服务(查询及预订)、场馆室内地图引导、演出纪念品的订制与购买、观演后交流讨论、甚至在观演前、观演中也可通过主办方设置的大屏幕进行互动。对于场馆和演出主办方,中演票务通“智慧场馆“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实时监测项目售卖进度、完成各项销售统计和各个维度的用户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后的产品营销、并基于电子票务进行各种票务促销以及在中演票务通自主开发的TIM系统上进行会员管理和合作伙伴管理。

  中演票务通“智慧场馆”建设方案具体包括面向消费用户的全方位智能化服务App, 面向商业伙伴全流程数据统计、用户分析、策略支撑、电子商务系统,基于TIM系统的大数据平台等。这一建设方案将在刚刚落成的天桥艺术中心进行率先部署,未来2年还将走进上千家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场馆。中演票务通预计每年将有超过10亿人次的互联网用户体验到“智慧场馆“的服务,并将由此产生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中演票务通全力打造的文化视界联播网,全称“中国文化视界数字电视联播网媒体网络系统”,通过在演艺、展览、赛事场所建立高清视频联播网传媒系统,将观众观看演出、赛事过程中的等候时间充分利用,建立观众与优质文化内容、演出产品等相关信息互动的平台,在为观众创造更高品质的文化消费体验的同时为演出方、场馆等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商业服务价值。

  联播网的核心是基于网络互联模式下的电视媒体视频发布和管理系统,它以LCD液晶电视屏作为媒体终端,以文化、娱乐、体育视频为核心传播内容。中演票务通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4个主要城市中的500余家剧场、150多家体育场馆、120余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400家商场中部署该系统。项目规划建设总屏幕数9960个,按单日计算有效受众规模超160万人,累计全年受众总量可达4.7亿人次。

  中演票务通“文化视界联播网”项目在运行第一阶段,已经进驻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包括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天桥剧场、上海大宁剧院、广州大剧院等十余家场馆。而此次第二批进驻场馆包括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山东省会大剧院、等6家直营剧院,以及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的54家成员单位。截至目前,中演院线共有坐席数超过80000个,年演出场次超过4500场,年观众总量超过350万人次。联播网能够有效地整合剧场等文化演出渠道的传媒价值,改善全国剧院场馆等文化系统传播形态固化、单一、贫乏的现状,升级公共娱乐场所的文化设施,丰富观众休闲等待时间的娱乐活动,并成为传播优质主流文化以及文化产品精准的营销渠道。

  作为中国内地成立最早的专业票务营销公司,中演票务通深耕行业近十年,业务涵盖演出、展览、体育、电影等各类票务,特别是作为中宣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扶持的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演票务通拥有得天独厚的项目资源优势,运作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张艺谋巨制《图兰朵》、北京奥运会测试赛、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2015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等众多国际级优质项目。2016年,中演票务通继续发力,与千余个全球高质量演出、赛事项目签署了总代理协议。“千场总代项目“不仅为广大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同时也为中演票务通实现向创新型演出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奠定了强有力的内容基础。

编辑: 高梦蝶
关键词: 互联网;服务;票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