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独家快讯

最底层百姓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质量好坏群众说了算

2015-01-22 15:1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记者何源)中办、国办近日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是近年来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最系统、全面的一份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实施标准。那么,这份文件将从哪些方面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中央台记者就此采访了《意见》的起草者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意见》明确,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

  目前,我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包括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 文化中心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等等。百姓可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内容,就是看书看报、看电影、电视、看戏,以及群众性文体活动等等。

  然而,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差悬殊。2013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38.99元,而中部地区只有23.58元,刚达到平均水平的六成,更是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的48元。因此,《意见》将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作为核心内容,提出加大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帮扶;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着重保障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能够享受到文化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均等化就是讲到我们国家对老少边穷地区,包括特殊弱势群体,都提出来要专门实施文化公共服务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东部发达地区,也不仅仅是对城里中产阶级。而是对整个社会所有层面都兼顾到,说白了就是兜底的政策,让最底层的百姓也享受到这些文化服务。

  《意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要做到“标准化”。为实现这个标准化,《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配合同时下发,对文化服务基本项目和硬件设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规范标准,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同时,通过具体的规定,把老百姓应该享受到的实惠服务进行了量化。比如,在电影放映方面,每学期要给中小学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为农村群众提供电影放映服务,要保证三分之一的片子是国产片,而且上映时间不能超过2年;在设施方面,明确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除了文物建筑遗址类的公共博物馆、美术馆,都应免费开放,等等。

  那么,百姓明确了可以得到什么文化服务,对于服务是否满意,该如何反馈?《意见》中特别提出,将探索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让百姓给服务打分,对公众满意度较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从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范周:过去给农村搞了书屋、把电影、演戏给老百姓送去,但是老百姓爱不爱看没人来约束。《意见》明确对这样的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好坏,要由群众说了算。政府做了这些事情,老百姓满不满意,要有中介组织来考核问卷。

编辑:姜萍作者:

头条推荐

参与讨论

我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