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过去,在我国的不少城市、街道都存在空间设计不够人性化的问题,比如:在人行道上种浅根系的树、许多城市一下大雨就内涝,“城市看海”“地铁养鱼”轮番登场等等。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这些饱受诟病的情况将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得到改善。

  《指南》在空间发展、资源利用方面划出多条“红线”,强调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作为规划成果组成部分同步上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介绍,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张兵表示:“我们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特别强调在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权威性、可操作性这些方面的作用的发挥。所以我们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数据库,作为这次规划成果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要同步上报,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指南》的规划目标为2035年,也就是本轮规划直接关系着未来15年我们所处的城市的新面貌。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二级巡视员李枫表示,无论城市大小,城市空间都不能再像“摊大饼”一样,无限蔓延。李枫介绍:“从规划上首先就要防止城市每编一轮规划就像摊大饼一样的这样无序蔓延,通过划定边界来倒逼城市内涵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已经超载的城市,我们这次还提出来,要划定永久性的开发边界。第二个,把城市有机更新作为本轮规划的一个重点的内容。刚才讲到划定边界实际上是控制新增量,同时我们还提出来要盘活存量。”

  同时,《指南》还提出,在中心城区对于通风廊道、隔离绿地和绿道系统等布局和控制的新要求,并着重提出包括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在内的各类绿地均衡布局的规划要求。李枫表示:“增加公园绿地广场的数量,同时要在老城区,用一些边角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些口袋公园、街头绿地、小广场小绿地,来提高公共活动空间的均好性,可达性,就是说我们原来的可能按照人均量按照数量上是达标的,但是可能更多的在城郊,我们希望在城市的中心城区能够提供这样的活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指南》当中明确提出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预期性指标,这或将引导未来城市进一步提高便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