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7%,环比上涨0.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4%,环比上涨0.4%。

  7月C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6%。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影响CPI上涨的主要是食品因素,特别是随着餐饮服务等逐步恢复,猪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而多地洪涝灾害对生猪调运产生了一定影响,供给仍然偏紧。

  董莉娟介绍:“从环比看,猪肉价格上涨10.3%,涨幅比上月扩大6.7个百分点;受不利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3%,涨幅扩大3.5个百分点;由于蛋鸡存栏减少,夏季产蛋率有所下降,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转涨,上涨4%;鲜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3.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5%和2.7%。”

  目前,保供稳价的利好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预计三季度之后,猪肉市场的供应量也会持续改善,同时,随着汛期对局部生产和调运的影响褪去,肉、菜、蛋等食品季节性上涨的压力会缓解。到年底,猪肉、鲜菜、鸡蛋等食品价格基本上不会持续大幅上涨。”

  7月P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环比上涨0.4%,与上月持平。植信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PPI向好主要还是跟经济恢复、需求回升有很大关系。他分析:“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它运行的基本方向都是一致的。这个态势就说明整个经济运行需求在进一步回暖,趋势没有改变,而且我们认为还会进一步发展下去。”

  结合CPI和PPI最新数据,同时,考虑到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7月核心CPI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判断:“应当说它不会影响我们整个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且表明我们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我们进一步地战胜疫情、复工复产、恢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