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车丽 孙鲁晋)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情况。目前,部分药物已初步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疫苗攻关采取多条技术路线,切实保障成功率。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到目前为止,已部署四批共20个应急项目,科技部还会同药监局向社会发布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的项目招标指南,不到一周收到327项申请,表明社会各界对疫情防治这方面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目前,已在临床救治方案的优化和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产品等五大主攻方向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吴远彬表示:“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肺炎的源头。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检测诊断方面,在已有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方面,有些药品筛选和治疗方案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推进临床试验,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研发。”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冠状病毒疫苗的上市产品,为确保新冠肺炎疫苗尽早研发成功,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切实保障成功率。张新民介绍:“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近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已经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掌握了疫苗研发的最先进技术,拥有一支高水平研发团队和疫苗生产企业。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从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各研究团队的研发进度与国际进展基本保持同步。”

  研发有效的临床救治药物,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当前应急攻关的重中之重。

  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张新民表示:“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伦地西韦,也就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瑞德西韦,这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目前,我们在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168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我们期待早日得到临床试验的结果。”

  针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途径。张新民表示,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包括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截至目前,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张新民介绍:“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