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力争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这是记者12月2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的信息。

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12月2日,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或建议。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集约集聚发展、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强上市培育服务、助力国际市场开拓、强化全面精准服务等六个方面出台16条举措,促进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支持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对项目设备购置、房租、研发投入等分档予以支持,第一年最高支持200万元,第二至三年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通过“揭榜挂帅”和“赛马”方式,解决企业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鼓励企业转化落地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在推动集约集聚发展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企业申请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奖励。支持将老旧厂房等存量产业空间改造为企业研发或生产用房,符合条件的改造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或贴息支持。围绕龙头企业薄弱环节,组织企业开展揭榜攻关和样机研发,根据项目投入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金补助。

在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降低综合费率,实施“见贷即保”。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研发、检测、生产等设备,每年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贴。

在加强上市培育服务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设立企业上市服务专员,点对点为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给予3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在A股或境外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市级财政按规定给予每家总额不超过300万元的资金补贴。

在助力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设或并购企业、开展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项目,贷款贴息给予不超过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支持和投资性补助最高100万元一次性支持。支持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对近两年内通过FDA、EMA、PMDA、WHO等国际机构注册,且在北京市生产并在相应国外市场实现销售的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给予2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年奖励额不超过1000万元。

在强化全面精准服务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提供“服务包”定制服务,增强社会化专业服务,加强人才智力支持。为企业提供全面诊断、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工业设计等多门类专业服务,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券支持企业购买优质服务产品,对服务效果突出的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