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长市积极宣传落实国家科技进步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税收、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创新政策,不断汇聚创新资源、激励创新活动、引育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完善创新平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天长市连续5年位列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县,曾连续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省首批“创新型县市”,滁州高新区为国家火炬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1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余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天长市积极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体系。

  搭建合作平台,共建研发机构

  2019年,天长市与江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滁州学院等4家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分支机构。2020年,天长市政府与上海交大共建天长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端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已有11家高校院所分支机构成功入驻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11家高校院所派博士专家长期驻天长工作。全市现有8家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65家。共建的合肥工业大学天长技术产业研究院建有研究院成果展厅、合工大电磁吸收材料与器件实验室、高分子绝缘材料工程实验室,两实验室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金牛湖新区设立分校,其应用技术学院将与天长市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及产学研基地、人才培养等合作。

  实施合作项目,提升产业水平

  根据天长市实际,积极组织与天长市产业关联度高的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进行技术攻关,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发展资金、2000万元的合工大天长产业创新引导资金。今年有18项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专项发展资金校企合作项目立项实施。

  中科院合肥院先进所在天长企业成功实施8项科研项目,由研发智能设备向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转变。三年来天长市已累计实施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校企合作科研项目50多项。天长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探索的 “平台共建、基金共设、需求共征、项目共施”政产学研合作 “天长模式”得到省领导多次点赞,正在全省10多个地市复制推广。双方已成功实施了2项平台、2项省科技重大专项、7项产业共性、4项行业软课题研究、5项校企合作等项目。每年推进近百家企业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大幅度提升光电缆、仪器仪表、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天长市主导产业技术水平,近10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丰富合作形式,集聚创新资源

  天长市连续成功举办29届人才科技节,邀请长三角高校院所开展校企对接、院长论坛、科技金融论坛、双创大赛等活动。2019年5月人才科技节期间,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22家高校院所102名专家参加天长“百名专家天长行、千家企业谋创新”等活动,现场达成20多项合作意向。省级首家天长科技大市场网上平台已聚集百所高校院所、千名专家、万条科技成果等资源,1400平方米线下平台分为咨询服务区、成果展示区、活动开展区等三个共享区域,半年来,服务千家企业,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亿元。

  拓展合作领域,引育创新人才

  天长已柔性引进10名院士、30多名教授专家。在全省率先组建科技镇长团,引进上海、合肥、常州、镇江地区5名博士专家到天长挂任科技副职,开展企业指导、项目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引育、成果发布、技术培训等工作。为进一步汇聚长三角创新资源,2019年建设天长人才科创城,已列入滁州市十大创新平台,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首期2.8万平方米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已入驻11家高校院所、8家科技服务机构、6家高层次人才团队、2家专业孵化器等。天长市在上海、南京等地建立人才工作站。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长三角地区高校合作,开展 “企业家、管理者、技术员”三百企业创新人才培训工程,已为企业培养了500多名财务、技术、行政总监等人才。近两年引进的2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中80%来自于沪苏浙。

  共建合作园区,增强专业孵化

  201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长园区成立,建立泰德研究生工作站、天翔教授工作站,实施8项校企合作项目。天长工程大科技园有限公司运行的 2000平方米“云创汇”众创空间获滁州市级双创空间,入驻6个团队、8家企业等。2019年,成功引入南京极客站专业孵化公司,成立天长公司,已建立1200平方米众创空间,已入驻16家团队、企业,在人才科创城建立南京极客站长三角成果转化天长基地和创客咖啡等。今年7月,成立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西南高科(天长)人才创业园。天长市将在人才科创城与南京大学共建立50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研究院,双方共同出资成立1亿元的科技引导资金,积极研发、转化以南京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先进科技成果,吸引高端人才等。(汪启湖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