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寄乡愁

  每个都市人的梦里,都有一方难以割舍的乡愁。从市中心一路向西,不过十余公里,便可抵达文博小镇、梁墩美食小镇等一个个个性有趣的特色小镇。蜀山区在振兴乡村进程中,精心建设西郊公园,用“一路一廊、五区十镇”串起城市和乡村,未来将建成距离城市最近的200平方公里乡村郊野公园,让都市风情和乡土风韵在这里共生共荣。

  小庙镇位于蜀山区西部,这里依然保存着令人向往的原生态乡村生活,“合肥”的名字源自小庙镇“将军岭”。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尔雅》记载:“归异出同流,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南北朝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也记:“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这里的“施”就是“南淝河”,古称“施水”,如今流经合肥城,注入巢湖;“肥”即是“东淝河”, 向西北,流经寿春在正阳关注入淮河,是名副其实的“合肥之源”。今年6月,蜀山区委区政府在将军岭为“合肥之源”揭牌,发布《合肥之源赋》。

  挖掘保护这一珍贵文化,为当地旅游发展增添内涵。古运河边,小庙镇马岗村小岭南村民组,荒废的房屋正变身精品民宿,农民已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一幅“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丽家园”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说起乡村振兴项目,“小岭南1号院”的管家李泽珍乐得合不拢嘴:“1号院本是我家闲置的老屋,现在出租开发搞旅游,一年租金3万多,每月工资3000元,还能在家门口上班,生活美着哩!”

  2016年,蜀山区科学规制小庙镇合六路以北区域,启动建设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重点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军岭项目。遵循“先留住村庄,再留住乡愁”的思路,不兴大拆大建,充分保留当地生态田园氛围,挖掘村落文化符号和民俗内涵,创新提出“新村民计划”,让村民变“管家”、变“房东”、变“股东”。作为该项目成果的小岭南1号院、2号院就是由马岗村民闲置的老屋改造而来,整体风格质朴简约,融入现代实用元素。

  成立小岭南原种农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江淮分水岭地区原种农作物,让农民回归农业,让乡村回归本身,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以此为起点,蜀山区将在小庙镇打造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除布局原种农田一产外,还将依托租赁农屋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引进科技、企业总部、双创、艺术作坊等产业,强化乡宿、商务、旅游、研学等配套设施,打造以科创为主,农创、文创为辅的“三产融合”的乡村CBD模式。

  小庙镇南部,一条现代化运河——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小庙段)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被称为“安徽的南水北调工程”。蜀山区紧抓这一发展机遇,在小庙镇合六路以南30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国际化标准打造“运河新城”,已构建“三横四纵”主干路网框架,开工建设31条道路,安置房项目也在同步进行。运河新城作为滨湖科学城的核心发展区,产业前景十分可期。

  新老运河相隔千年交相辉映,奔流不息,蜀山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合肥人的“西郊公园”和“运河新城”。

  2、治水护水  一池清水践承诺

  “董铺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水质优良,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合肥市生态环境局今年最新水环境质量月报上显示。

  作为合肥人的“大水缸”,董铺水库的水质保护,关系到数百万市民能否喝上安全洁净的饮用水,几十年来,蜀山区担负起“让市民喝上干净水”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摸索。

  都说搬迁难于上青天。为了保护水源地环境,维护市民的切身利益,2012年蜀山区启动全市规模最大的水源保护区搬迁工作,涉及75个村民组,总计5785户、18180人。随后,又采取了种植涵养林、整治入库河道、隔离防护、修复湿地等一系列举措,如今,水库两岸,水杉挺立、枫杨飘逸、朴树垂柳苍翠秀丽,既保护生态水体又点缀库区成为一景。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蜀山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中,始终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并将饮用水源保护治理工作作为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南淝河蜀山段、十五里河蜀山段、董铺水库……为守护碧水清波,蜀山区2013年起率先建立全区各镇街园“河(段)长”制,设立区、镇街(开发区)、村(社居委)三级河长制体系,确保所有水面都能得到有效管护。全区452名“河长”无论严寒酷暑,都坚守岗位职责。

  守护一池清水是一场持久战。蜀山区完善污染物智慧统计监测体系;打通“断头河”,恢复河库水系的自然流通;加强生态修复;强化执法监管;发动志愿者参与……协同治理全面提速。一池清水,是蜀山区对全体市民的庄严承诺。

  城区增绿 满目风光赏不尽

  花山烂漫、玫瑰花廊、七彩花坡、金香盈岸、杉林澜桥,还有林间书屋点缀其间……不用长途跋涉,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山水间的旖旎风光。占地面积近3000亩的四季花海公园位于大蜀山北侧、董铺湖以西,是合肥目前最大的城市公园,每逢周末,公园里游人如织,人气火爆。

  近年来,蜀山区突出山水特色,把绿色融入城区总体发展战略,加快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精心构筑以公园、花境为节点、以道路景观绿化带为主线、以生态休闲风光带为片区的点线片相结合的城市绿色生态格局。

  在主要道路节点(岛头)、道路附属绿地、城市出入口附近组织开展花境建设,进一步打造街头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品位。率先在合肥市启动垂直绿化项目,把目光投向蕴藏着巨大绿化空间的城市建筑物垂直面上,拓展城区绿化新空间,形成“推窗见绿、开门见花”的靓丽风景线。创新绿化新形式,把义务植树与城乡园林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建设结合起来,建成“双拥林”、“巾帼林”、“共青林”等主题林。

  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区已完成新造林825亩,完成升级森林抚育5000亩,开展义务植树5000株,栽植面积4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43平米,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朱琛琛 徐冠男 魏娜 程雪 贾昌盛 汪青青 朱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