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阜阳4月23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安徽省阜阳市下辖三区之一的颍泉自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的美誉。历史文化的积淀少不了水的灌溉,而能吃上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来说是件大事。
 

  如今,在颍泉区农村,几乎所有的农民家庭告别了压水井和小水泵拧开自家水龙头,经过消毒、除氟的“放心水”就哗哗流了出来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到2019年底,颍泉区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建成全区水厂总数24处,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解决60.46万人的饮水问题。

 

  2019年9月3日,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上,颍泉区政协副主席、水利局局长常勇代表安徽省参加会议并做典型发言,从水厂管理机制、体系建设、水价举措三个方面介绍了颍泉区创新管护方式和工程后期运行管理的经验做法

 

  颍泉区创新“三权”管理机制,在保持所有权、管理权不变的情况下,对水厂经营权进行公开竞拍,常勇告诉记者,承包人取得经营权后,可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同时,推进政府责任体系、水质检测体系、维修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信息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供水服务体系七个体系建设。常勇介绍到,2011年以来,颍泉区设立的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已累计投入470万元,财政的投入让饮水工程进入了良性循环,群众们看到水质的确是变好了,打心眼里开心。

 

  群众满意是最重要的常勇告诉记者,颍泉区落实三项水价举措,除氟水价每吨1.4元群众每户月均6元就可以吃上安全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则更便宜,“每户每年仅收取30-50元不等的爱心水费,特别困难户或五保户可免收水费,助力全区脱贫攻坚。”

 

(央广网发 赵家慧摄)

  颍泉“泉眼”的守护者是位于颍泉区循环经济园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管理中心。

 

  这个总投资755.82万元的工程于2018年10月投入运行,通过通讯软件把采集的水位、流量及压力等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给信息中心,实现辖区内24处水厂远程监控。

 

  信息平台包括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综合考核精准扶贫管网监测手机APP6个主功能信息平台采集各水厂二级泵供水开停、供水压力、瞬时流量、清水池液位及水质数据等,如发生报警时,监控中心自动打开视频监控画面可远程关闭故障点。 

  

  “平台上可以看到供水范围内国家建档立卡贫困的情况和具体数据,还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查询、采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高杰杰告诉记者,信息中心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中心人员将检测结果输入至系统平台发布,并预留自动化检测采集接口,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相关阅读:【春光无限看阜阳】脱贫路上,土豆很“忙”——脱贫攻坚调研(三)

     相关阅读:【春光无限看阜阳】小小袜子,如何从“脚下”到“云上”——脱贫攻坚调研(二)

     相关阅读:【春光无限看阜阳】一根芦笋的“跨江”之行——脱贫攻坚调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