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阜阳8月18日消息(记者 徐秋韵)八月的皖北,天高云淡,在这个季节,有着阜阳人民难忘的记忆——2020年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阳市考察。
 

  一年来,阜阳人民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抓好生产救灾与脱贫攻坚,紧紧围绕党中央及省委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王家坝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

 

   回访王家坝,一幢崭新的抗洪纪念馆伫立在记者眼前。展馆内,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地诠释着蒙洼蓄洪区人民群众主动舍弃、暂别自己生活劳作的家园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新馆于今年6月29日揭牌,主体建筑面积4740㎡,展厅分为千里淮河·沧桑蒙洼、顾全大局·舍家为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同舟共济·风雨战歌、科学治水·丰碑长存、牢记嘱托·再展担当、魅力阜南·滨淮花园等七个部分,展出珍贵的照片、文献、实物、影像、雕塑等资料2000余件,全面展示了淮河治理、抗洪抢险、生产自救等伟大的光辉历程。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新馆(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纪念馆藏着王家坝珍贵的历史,王家坝闸作为淮河干流重大水利枢纽工程,自1953年建成以来,已于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沿淮儿女舍小家顾大家,暴雨洪峰中一次次作出牺牲,力保淮河大堤和中下游城市安全。

 

  王家坝闸(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一年来,阜阳人民针对洪涝灾害中暴露出的短板,围绕淮河、颍河、洪河、泉河等河流治理、城市防洪排涝、水利涵闸修复等,深入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的重大项目。

 

  阜阳积极配合推进淮河重要行蓄洪区建设工程、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淮干王临段整治工程2020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累计下达投资计划9.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43亿元。洪汝河治理工程2020年11月24日开工建设,累计下达投资计划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0.81亿元。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下达阜阳市王家坝蓄洪灾区灾后重建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5000万元,用于支持王家坝7个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项目应急恢复建设,总投资7170万元,目前7个项目已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6400万元。

 

  变水患为水利: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尊重自然,顺随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阜阳坚持人民至上,科学治水,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路子。

 

  阜南县老观乡位于蒙洼蓄洪库中上部,境内是典型的低洼地,群众发展大综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发展经济作物投资大、风险高,这也是导致群众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

 

  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老观乡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在不断尝试、探索中,确定了以适应性农业开发为基础的发展定位。依托淮河和低洼地的自然优势,变水患为水利、变对抗为适应、变劣势为优势,乡里确定发展适应水生环境、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芡实。

 

  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展示芡实(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芡实成了水中的‘黄金豆’,也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老观乡党委书记王军说。芡实,俗称鸡头米,属水生植物,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生长周期与荷藕同步,抗衰延年,益脾胃,其功用和莲子有些相似,被誉为“水中人参”。王军介绍,因种植技术先进,水体环境优良,这里产出的芡实个大、壳薄、味美、药用价值高,芡实干果通过深加工成米仁,在市场上很俏销,70%产品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其余远销到广东、福建等省份。

 

  今年以来,阜阳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真正做到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把乡村振兴接续好。

 

  走进阜南县红亮箱包工厂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加紧生产箱包订单。公司负责人王恒亮介绍,一年来,公司发展兴旺,将产品拓展到拉杆箱、拖轮包等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营业额节节攀升,订单供不应求,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年底,预计今年产值计划可达到1800万到2000万元。目前箱包厂130多名员工中,其中脱贫就业人员62人,扶贫车间业务工平均工资每人每月2500元左右。所有项目落实达产后,可年产各类箱包100-200万只,带动300人就业。

西田坡庄台农家乐(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筑台而居,是当地群众长期与洪水抗争的结果。在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道路整洁宽阔、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路边的小凉亭中村民相聚下棋谈心。说起西田坡庄台的变化,村民刘之彬感慨万千,庄台整治前,人居面积不足10平方米,房屋破烂不堪、环境脏乱差、污水横流、水电不通入厕都是破布临时搭建,整个庄台可以说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真实写照。而现在,庄台通过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焕然一新。

 

  除了环境的“蝶变”,人民的思维观念也在嬗变。阜南县曹集镇党委书记唐洪彬介绍,下一步,将利用移民搬迁后的空闲宅基地,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充分挖掘革命红色资源素材谋划在西田坡庄台建设红色教育展厅,建设庄台“书画斋”,为文人墨客观光、写生,提供心灵休憩之地,依托庄台周围土地资源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加观光旅游融为一体,打造集人文、自然风光、经济效益、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庄台。

 

  如今,洪水退去,创伤修复,阜阳人民正奔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承接产业转移:颍州大地竞相发力

 

  近日安徽各城市2021年上半年GDP及增长情况悉数出炉,数据显示,阜阳市2021年上半年实现GDP1489.1亿元,位列全省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26.1%,高于全省1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今天的阜阳,正阔步前进。

 

  在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以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为龙头,上海祺力、广东华劲、温州凯凌汽车零部件等一批汽车产业企业和项目,正在阜合现代产业园区这个“小合肥”,“组装”成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

 

  复旦创新科技园(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阜合产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吴爱国介绍,总投资1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是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2022年上半年全部完工,其中广东化劲汽车基地接续开工,祺力礼仪车研发成果,或工信部批准,将于江淮载货汽车产业平台形成双百亿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还建设复旦科技园,承接复旦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一台由复旦大学复创机器人团队研发的消毒机器人这台消毒机器人完成30平米空间的消毒只需3——5分钟,消杀效果达99.999%。(央广网发 徐秋韵摄

 

  一年来,阜阳紧紧围绕党中央及省委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阜阳全面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理念、机制和项目对接。组建6个长三角招商中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沪苏浙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突出抓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阜阳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解表》,将国家“24条”政策措施细化成74条具体举措。

 

  持续深化城市结对共建、城区对口合作、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面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对接合作。目前,阜阳市与上海市徐汇区、松江区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有序落实,上海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阜阳分区建设加快推进,率先实现城区与沪苏浙合作全覆盖。

 

  勇当排头兵,彰显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竞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