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淮南市光伏电站有力带动产业结构转型

2017-10-10 15:53:00来源:安徽网络电视台
  综合采煤塌陷、国家去产能、地方小煤矿关闭以及新能源发电扶贫的实际情况,淮南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并且为地方贫困户脱贫做出了有力的贡献。

  一、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亮相淮南采煤沉陷区

  光伏电站不再仅仅是茫茫戈壁滩上一排排整齐的光伏阵列。在潘集区田集街道刘龙采煤沉陷区,淮南潘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就建设了一个4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1393亩水面漂浮电站,分为16个发电单元,包含一个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研发试验基地。该项目全部采用浮体安装,既不占用土地资源,又科学利用了水面,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为“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综合治理、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水面光伏发电、水下养殖渔业的新型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之路。

  9月14日上午,迎着阳光,记者一行乘坐冲锋舟进入淮南田集街道刘龙采煤沉陷区,观看在阳光照射下正在静悄悄发电的水面光伏电站。波光鳞鳞的湖面上,16个发电单元浮体整齐排列,一望无际,蔚为壮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太阳能组件并不是完全固定在水面上的,它们被安装在一片灰色的“主浮体”之上,由这些浮体提供的“浮力”漂在水面上。在充分利用沉陷区丰富的水面资源,变废为宝,变劣势为优势的创新发展上,曾经令潘集区头疼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变成了年发电量可达4千多万度的新能源电量。

  二、节能减排持续发展的施家湖10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

  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境内施家湖湖滩圩区的淮南中电施家湖光伏电站于2016年6月签约,2016年11月10日开工,2017年2月28日实现并网发电,创造了光伏电站从项目签约、征地拆迁到工程建设的最快速度。项目规划建设总发电容量100MW,年平均上网电量约8334万kWh。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施家湖光伏电站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23723吨(火电煤耗按300g/kWh计),减排6.4万吨二氧化碳、443吨二氧化硫、1186吨氮氧化物、3574吨粉尘。

  渔光互补促农增收。淮南中电施家湖100MW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单晶光伏组件,利用渔光互补模式,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土地使用、提高了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当前光伏发电的最高效率。作为光伏与池塘养殖相结合的渔光互补综合利用项目,公司将投资3000万元,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土地性质为坑塘水面),充分利用光伏板下面的水面开发建设现代立体生态养殖,实现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水产养殖。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发电量8334万kWh,是谢家集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工业旅游目的地,将实现“工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联动”的发展路径,谱写新时期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渔光曲”。目前,该项目已邀请安徽省现代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鱼塘的整体规划设计,工程计划在年底完工,鱼塘建成后,将年产鲜活鱼412.50吨,年销售收入达660万元。

  三、产业转型,兼顾扶贫——走在扶贫路上的户户联建和户用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淮南市谢家集区狠抓光伏发电扶贫工程,目前孤堆回族乡大洼村60KW村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已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6万元。孙庙乡刘郢村、杨公镇陈庙村两个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已经完工,杨公镇湖岗、孤堆乡杨岗2个60KW光伏电站及40户3KW户用光伏电站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建成后可为每个村年增加村级收入6万元,为每个贫困户年增加收入3000元。

  光伏发电项目有力的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在光伏发电项目收入的助力下,目前杨公镇陈庙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汤传海老人多年卧病在床,生活极其困难,是村里享受低保的贫困户,政府多方面给老人解决困难、提供保障,还花费2.4万元给老人安装了一台户用光伏发电设备,自今年1月份并网发电至7月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老人家的户用光伏发电总发电量2780.4KWh,收益为2724.79元。村支书给大家介绍说:“2700多元是截止7月份的户用光伏发电设备产生的收益,目前收益大概已经达到3千元左右了,该光伏扶贫项目按季付款,老人家每个季度可以领取一次光伏发电设备所产生的扶贫发电收益,可以解决老人家燃眉之急,扶贫效果立竿见影”。

编辑: 徐秋韵
关键词: 淮南市;光伏电站

淮南市光伏电站有力带动产业结构转型

综合采煤塌陷、国家去产能、地方小煤矿关闭以及新能源发电扶贫的实际情况,淮南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有力助推了全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并且为地方贫困户脱贫做出了有力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