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龟万年土”,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根基,亦是一种近乎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当前,土壤污染越发严重,土壤修复产业成为了新的市场热点。“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东华科技作为已经扎根环保业务五十余年的老牌央企,在“十三五”期间迅速站稳脚步,完成了产学研平台建立及工程化实践的全面布局,形成环境污染调查、土壤环境检测技术、风险评估、技术平台、修复工程为一体的土壤修复一站式解决业务格局,为推动企业改革、业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不煮“夹生饭”、不走形式过场,确保修复过的每一寸土壤都成为老百姓的“放心地”,这就是东华科技土壤修复团队朴实的“土壤梦”。2020年11月5日至6日,第四届中国可持续环境修复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东华科技作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与工程管理实践”分论坛主持单位之一,亮出了企业改革转型的新名片——用“三把修复手术刀”和“一套组合拳”铸造的“土壤卫士”新品牌。

一、妙手回春的“三把修复手术刀”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长期性、积累性、滞后性、不均匀性和难可逆性等显著特点,土壤修复往往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过程复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东华科技用妙手回春的“三把修复手术刀”——“技术整合刀”“实验研发刀”和“综合治理刀”为土壤“做手术”,让污染土壤焕发生机。

(一)第一把刀——技术整合刀

2016年,东华科技在筹建内部技术团队的同时广泛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五年来,团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异位化学氧化/还原、地下水抽出处理、异位土壤洗脱、土壤阻隔填埋和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并在多个项目中获得良好修复效果。此外,团队也在原位热脱附、异位热脱附、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生物堆技术等方面不断拓展研究应用。东华科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业废水与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钱军说道:“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所以其修复过程需要根据方案和施工情况,不断进行药剂实验和现场中试,为大面积修复工作提供精确的工艺参数,最终才能达到修复目标的精准性和经济性。

(二)第二把刀——实验研发刀

作为设计院出身的工程公司,东华科技十分注重实验研发能力,创建了安徽省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废水及环境治理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研发平台,形成了“一室一中心”的研发格局,进入了“通过实验研发,带动技术发展;通过项目承接,带动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同时,团队与安徽省农科院共同申报开展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科研项目;与南京工业大学共同申报开展安徽省重点研究和开发技术项目课题,并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团队目前已形成了九项专利,六项发明专利已经进入实审阶段。

(三)第三把刀——综合治理刀

土壤修复的复杂性给土壤修复企业的综合治理能力带来巨大挑战,包括对土壤、污水、固废等多种污染集中情况的综合治理能力,对土壤二次污染的应急处突能力等。钱军说道:“随着国家退城进园政策的实施,许多老化工厂旧址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问题十分棘手。东华科技多年以来在化学工程的设计和全流程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东华科技高级工程师、基础设施土壤修复营销区域总经理何流说道:“东华科技对于化工行业非常熟悉,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废弃物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具有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能力,在土壤修复项目前期调查和后期修复工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二、“组合拳”出击,才能药到病除

近年来,土壤修复业务逐渐从单项修复走向场地土壤污染协同智慧修复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土壤修复企业在过程与效应、分析与监测、风险与管理、修复技术与利用、修复材料与装备的工程应用中打好一套“组合拳”。东华科技从80年代末开始承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已经完成300余项不同类型的总承包工程。近年来,东华科技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板块积累了丰富的设计、采购、施工经验和实业投资案例,在工程技术的智慧协调方面也有所建树。当下,东华科技已经形成一套基于EPC模式的、扁平化、效率高的新型全流程工程管理模式,并能够为开展“环境修复+开发建设”协同模式保驾护航、提供深度支持。

三、改革转型新名片,“土壤修复”新业务

土壤污染,可以分为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也可以分为农用地污染,工业场地污染和矿山污染。经过几年的积累,东华科技土壤修复团队在天津、山东、新疆、江西、浙江、河南、贵州以及安徽省内合肥、淮北、阜阳、宿州、铜陵等地主导或参与了多个工程实践项目,其中还包含了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督查项目。

(一)针对突发事故造成的土壤污染

2018年,中国化学联合体(重机公司和东华科技)接到了一项特殊的堆场土壤原地修复工作。这就是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所转运出来的,主要含有氰化物、六氯苯、三氯乙烯和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约18万吨污染土壤。项目以EPC总承包的服务模式开展,东华科技负责设计和现场技术支持,依托异位化学高级化学氧化和土壤淋洗等多种修复技术,历时180天完成了工作。2019年,项目所有修复指标均达到目标值并完成验收,经第三方检测,氰化物总量低于9.86mg/kg,土壤浸出液中氰化物低于0.1mg/L,土壤浸出液中有机污染物低于国家地下水IV类水标准。东华科技用“技术整合刀”完成了业主的嘱咐,也给了老百姓们一个圆满的交代。

(二)针对盐碱造成的土壤污染

2018年,东华科技团队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盐碱障碍土壤治理专家技术团队合作,目标是修复7457亩海水晒盐场土壤。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岱西镇的田间地头,东华科技以EPC总承包服务模式进行了现场中试。原土壤0至20厘米土层盐分含量达13.6g/kg至45.86g/kg,土壤质地粘重、发育弱、有机质含量低,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通过细致研究和精准实施,修复工程将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降为3‰以下,使PH值稳定在8.4至8.5之间,有机含量符合正常标准。改良后的土壤综合评定达到浙江国土系统评定等级的8等地要求,栽种水稻亩产千斤。项目结束后,团队把丰收的喜悦送给了每一个东华人,让大家都尝一尝这沉甸甸的果实。

(三)针对工业园区污水造成的土壤污染

同样是在2018年,东华科技团队针对新疆呼图壁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外排形成的20万平方米渗坑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进行了修复,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督查的环境治理项目。团队采用异位化学氧化/还原、地下水抽出处理和土壤阻隔填埋技术,依然采用EPC总承包的服务模式,历时100天,完成约2万立方米污染土壤修复工作,达到国家修复标准。同时,还完成了面积约3.58平方千米的地下水污染治理及风险管控工程。东华科技用精湛的技术和负责的态度圆满完成了项目的中央环保督查组销号工作。

结语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与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的会见中,双方商定初步合作意向,将围绕合肥市东部新中心建设,在土壤修复、工业遗址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化合作,助力城市更新。改革转型新名片,“土壤卫士”创品牌,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化学工程所属东华科技将用扎实的专业技术、完备的工程管理体系和亲身的实践行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锲而不舍践行“东华土壤梦”,同心协力推动“爱土护土”文化。(王颖、封燕、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