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介绍嫦娥四号上的缓冲拉杆。

  

  合肥研究院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关键部件。

  

  “人造太阳”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模型)。

  

  本源量子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系统。

  

  京东方生产的面板。

  

  嫦娥四号上的缓冲拉杆。

  

  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治疗室(模型)。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安徽考察,都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为安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创新春潮涌。

  2021年4月26日至27日,2021 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在合肥举办。又一“国字号”重磅盛会“落户”合肥,令人不禁再次发问“为什么,又是合肥?”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座“星光熠熠”的创新之都时会发现,创新在这座城市的地位,犹如金字塔的顶端。守正创新的发展初心;宽广长远的独到眼光;拼搏进取的实干精神;克己奉公的真情奉献……合肥已全方位开足马力,全力托起一个世界级的创新新枢纽。

  【眼光】

  谋定而动,筑造“科教航母”

  科技,是合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主动选择的“基因”。

  新中国成立之前,合肥科技事业几近空白,尤其体现在高等院校的匮乏上。

  重大转折,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

  1970年初,合肥选择“张开怀抱”,接纳了从北京搬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年,在安徽全省都没通暖气的情况下,合肥首先给中国科大安装了暖气,这也成了合肥首条供暖线;在电力不足的情况下,合肥更将中国科大列为优先于政府的供电单位……“倾城之恋”就此开启,合肥也因此获得了冲击前沿科学技术的科教资源。

  随后,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原电子工业部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入合肥,水泥院、化三院、通用机械院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也先后在合肥建立,科教资源“成群结队”向合肥集聚,加速着城市“蝶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合肥为接纳京东方,甚至暂停了当年的地铁项目。此后,京东方在合肥建立了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同时,维信诺、康宁、彩虹等一大批显示领域的龙头企业接踵而至,新型显示逐渐成为了合肥一大标志性产业,合肥面板产线规模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风物长宜放眼量,成功的起点从来不是一场赌局,而是视野和初心。

  持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合肥先后被确定、批准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去年9月,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单前20。

  61所高等院校;8家中央驻肥科研机构;21家各类新型研发机构;26个与中国科大、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的合作共建平台;135位在肥服务“两院”院士……如今,称合肥是一艘“科教航母”绝不为过。此外,合肥已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建成、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达11个。

  科技与产业并驾齐驱,合肥还已培育出257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32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壮大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合肥培育形成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10个市级战新产业集群。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一系列科技资源,高新产业,既是合肥这艘科教航母的“建造者”,也是“使用者”。乘着这艘巨轮,创新加速前行。

  【实干】

  沉默的长跑,赢来世界聚集

  今年3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再次传来好消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质子治疗系统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国产世界上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研制成功。未来,该国产化系统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有望降低国内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水平。同时,将提升我国高端医疗设备的治疗和产业化水平。

  依靠自主研发,先后突破部件研制、集成总装、系统联调测试等多项关键节点中的卡脖子技术……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质子治疗系统研发团队历经5年,日夜兼程,“拼”出了这条新路。

  该团队成员回忆,在研发该系统核心部件±185度旋转机架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熬夜实验成了大家的工作常态。“在一些主要部件的实验车间,每天都保持24小时有人。”该团队成员介绍,设备进入调试实验阶段,全天都需要人值守。除了记录与处理数据,科研人员每小时都需要对设备进行巡查,防止停电、故障等意外情况发生。

  千千万万合肥科研人员用一场场沉默的长跑,换来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明星成果”。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升空;“京沪干线”实现洲际量子视频保密通信;“九章”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超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小太阳”EAST实验装置实现电子温度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合肥造”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药HYML-122顺利进入临床II期试验……从磁约束核聚变到量子技术,再到铁基超导、类脑科学,一批从“0”到“1”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合肥成果竞相涌现,屡创纪录。

  能实现近200个国家/地区语言实时翻译的翻译机;全球智能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空气成像”屏实现真正“无接触”;杜威智能差压表“星夜”驰往雷神山;中国科大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广泛推广……合肥成果在生活、生产、抗“疫”、复工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一项项深空探测、大国工程、国际合作中,更尽现合肥智慧与力量。

  在创新成果的世界“聚光灯”下,合肥早已成为“常客”,更屡屡占据“C位”。

  【真情】

  养人合肥,打动人心

  养人,合肥用真金白银,更用真心实意。

  在合肥高新区云飞路上,有一条“量子大道”。在这里密布了20多家覆盖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的量子科技企业,近年来,这里诞生出首个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首个国产工程化超导量子计算机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量子产品。

  “量子计算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直接产出多少经济价值的产业,但在本源量子公司建立时,合肥市给予了充分的认可,相关机构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高新区直接免了5年的房租,到现在我们都是没有房租压力的。”本源量子公司副总裁张辉说,按常理来说,一个地方给了新企业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可能会要求企业在几年内产出一定营收。但本源建立之初,合肥没有给本源任何经济指标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本源一定要把团队带起来,把人才留下来。

  “十三五”以来,每年合肥市政府都拿出百亿“真金白银”支持科技创新。在今年2月举行的合肥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合肥市再次共拿出3500万元资金,奖励5名入选合肥“国内外顶尖人才引领计划”的在肥服务院士与2家“国内外顶尖人才引领计划”培养单位。

  养人,合肥从顶层推动。

  去年6月,合肥市的领导们多了一个新身份:产业链链长。在该月启动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中,合肥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以此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让企业“串联成珠”。

  “‘链长制’的推行,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合肥新型显示企业合肥福纳科技联合创始人向超宇表示,“链长制”启动以后,公司所在的“量子点发光材料显示应用”产业链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多方力量,实现政、产、学、研、金的有机结合,更快地营造出了适合显示产业自适应发展的良好生态,促进量子点显示技术在新型显示基地扎根、成长。”

  养人,合肥用政策兜底。

  2017年6月,合肥推出“人才新政20条”,相关政策直接对标一线城市;2018年4月,合肥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提出未来7年内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创业扶持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重优惠政策,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养人”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在肥创新创业。今年2月,合肥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管理等接连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

  昔日“雁南飞”,今日“凤还巢”。

  合肥连续三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10位,并已成为了许多外国专家、学者、企业家来中国创新创业的缘由。

  科创资源雄兵汇聚;研发人才潜心耕耘;创新成果遍地开花;政策支持强力保障!

  在我们脚下,一座动力澎湃的全球科创新枢纽,正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