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7月12日消息(记者 张宣剑)“比以前的水干净多了,现在可以洗衣服洗菜,原来这附近都没有活水洗。之前淤泥多,只搭了几个石板,老人洗衣服不方便,现在还新建了洗衣位置。”池州市墩上街道石铺村桂祠组村民桂红英说到。
施工后焕然一新的“当家塘”(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村民正在塘边洗菜(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记者了解到,桂祠自然村现有农户60多户,220余人,村中有当家塘一口,名曰“桂祠组当家塘”,一直以来该山塘为村庄内的农户的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该塘始建于1970年,全部依靠村民肩挑背驮,材料构造简单,由于多年来未进行治理,导致塘内污泥淤塞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用水质量,且塘周围坝梗部分坍塌,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强烈。
“以前这个山塘不仅淤塞严重,还存在着安全问题,我当时反映问题时提出了要清理淤泥,同时要加固塘边。问题解决得很快,梅雨季节一过,7月份左右施工队就开始过来开工了”石铺村塘边组村民汤传维说。
2022年初,经石铺村委会研究决定将桂祠组当家塘清淤治理工程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向街道申报,经墩上街道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二次会议票决通过。
徐彩云是石铺村的村民议事会成员。2021年底,徐彩云下队收集到群众反映山塘淤塞安全问题。“我在2022年初将这个问题上报到村委会,村委会又上报到街道,街道召开了村民议事会。3月份时票选通过,7月份开建,大概8月份左右就建好了。”徐彩云说。
据悉,该项目于2022年7月份开始动工建设,8月份竣工,工程总投资22万元,其中街道民生工程项目拨付资金10万元,村委会配套资金12万元,对塘内污泥进行清淤,在塘埂四周新建浆砌石挡墙及沟渠,并在该塘周围安装了安全防护栏,目前该山塘已经投入使用。
作为“社情民意中转站”,墩上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受到各级人大代表和群众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以前生活中遇到问题,有时不知道向谁反映有效。有了人大代表工作站,可以直接到工作站反映,而且有问必答。”墩上街道居民李兴说。
现如今,有事到人大代表工作站找代表,逐渐成为群众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
“现在,墩上街道人大工委正在推行“党建+代表”工作模式,以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为基础,将工作站延伸至最基层,在村(社区)设立代表联络室,打通代表履职的“最后一公里”。”墩上街道人大工委会主任方秀文说。
记者了解到,在墩上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对每一来访选民反映的问题,负责接待的代表都及时在“接待日登记簿”上登记,能当场解释清楚的当场解释到位,不能当场解答的上报街道人大工委,由人大工委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交办,确保选民反应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目前,墩上街道人大代表工作站已开展接待群众活动24次,接待来访群众120人次,收集到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环境卫生等方面意见建议54条,推动解决问题目32个,正在办理2个。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