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丰碑永铸 精神永存 ——人间天河淠史杭

2017-05-31 10:04:00来源:央广网

  六安地处江淮地区,为大别山余脉,境内岗峦起伏,水资源为自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丰水年份洼地洪涝成灾,枯水年份干旱成片。民谣唱道:“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史料记载,建国前的500年间,六安平均二、三年就有一次水旱之灾,其中旱重于涝,为害也更频更烈,从世代沿袭下来的地名便可见一斑,如“晒死鸡”,“晒网滩”、“死人堰”等,这些至今仍在的地名都与旱灾有关,闻之令人发怵。皖西各史志更是明确记载着大旱之年的惨状:“赤地千里,杯水千钱”;“斗米千钱,人相食”。

  人工天河淠史杭

  建国后1950年、1954年的大水之后,从战火中走来的六安地区各级决策者对区情就有了明确而清醒的认识,要想带领六安地区人民彻底走出生存困境,根本的出路也在“水”上。六安地区在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物资特别匮乏、设备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依托治淮建成的六大水库水资源,历时14年时间,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使昔日千里贫瘠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

淠史杭工程纪念碑

  淠史杭灌区是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灌区的全称,它把淮河水系的淠河、史河和长江水系的杭埠河的水系,通过横排头、红石嘴、牛角冲和梅岭等枢纽工程,引上丘陵高岗,发展成为三大灌区,并通过渡槽沟通江淮水系,形成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航运、养殖、城镇供水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区范围西起史河,与河南省的梅山灌区相接,北濒淮河,东跨淮南铁路,与炉桥、驷马山两灌区为界,南至巢湖水系白荡湖支流罗昌河的上游。按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金寨、舒城、霍山和淮南市寿县,合肥市的肥西、肥东、长丰、庐江,合肥市郊区和河南省的固始、商城等。总控制面积13130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798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00万亩,其中六安市达到684.5万亩。

5月25日,新时期工人正在霍山县佛子岭水库下劳作

  1958年8月19日,在持续数月的大旱之后,淠史杭工程淠河渠首工程开工典礼在六安县苏埠镇南5公里的横排头隆重举行。中共六安地委第一书记杜维佑为典礼剪彩,专员兼淠史杭工程总指挥赵子厚发布开工命令,挥锹破土。继之史河灌区,杭埠河灌区都在是年开工兴建。1959年六安地区大旱,在淠河灌区第一期工程完成的情况下,放水灌溉97万亩农田,增强了继续兴建淠史杭工程的信心。淠史杭工程通过第一期、第二期数十万民工上堤和两个冬春的兴建,为全部工程的兴建打下了基础。

  兴建淠史杭,皖西人民必须自力更生、敢于创新。据统计,在一、二两个工期,群众自筹石料14.22万立方米,木材2.16万立方米,树木22万多棵,圆竹65万公斤,毛竹12万多根,旧钢铁437吨。开山炸石,没有炸药,就发动群众刮墙土熬硝,自制土炸药。没有水泥,就自建了3个水泥厂,用石臼舂,用碾子碾,石料破碎以后,用筛子筛,用手工搅拌。木料不足,许多群众把家中盖房子的木头、门板都献出来了。农民的各种投资,足足占工程总投资的大半!

白莲崖水库位于霍山县大化坪镇,与佛子岭、磨子潭水库形成为串联式的梯级枢纽

  淠史杭灌区11条引水总干渠全面铺开,每天上工有50多万人,最高上工人数达80万人,其中妇女就有10万人参战。民工们挑着粮食和铺盖,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工地。所谓工地,不是荒岗,就是沙滩,头上一片蓝天,四望满目荒凉。没有住房,民工们就披荆斩棘,用芦席和茅草搭起一座座工棚,八面来风,上下冰凉。每个民工1个工日补助0.25至0.5公斤口粮和1角钱菜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等于是尽义务。可是就是在这些建设者中涌现出许多辟山英雄和劳动模范。

龙河口水库,建于舒城县巢湖水系支流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

  工程的艰巨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淠史杭渠道总长25000多公里,光支渠以上的渠道就长达4728.9公里。10米以上深切岭98处,最长4公里,最深24米;10米以上高填方48处,最高填土17米;渡槽2座,全长896米,距离地面27米;大小建筑物12万多座;中小型反调节水库1000多个。整个工程的土石方量5.3亿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方垒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15周半。

梅山水库,位于大别山腹地、淮河支流史河上游,坐落于金寨县城南端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过去,这个“命脉”完全由老天操纵,有了淠史杭,灌区人民才真正操纵了水利的“命脉”。截至2010年,灌区累计灌溉面积(不含河南境内面积)34524亿亩,增产粮食306亿公斤。灌区内再也没有闹过饥荒,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百业兴旺。“淠史杭水滚滚流,流来幸福流去愁:流来幸福满河面,流去苦难不回头。”这首民谣在灌区内广为流传,表达了灌区人民爱淠史杭、赞淠史杭的真情实感。经过多年的续建扩建,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已经突破1000万亩,年产粮食600万吨。六安因之已成为安徽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的商品粮基地。灌区区域内人口1330万人实现了饮水的安全。灌区受益范围覆盖了以合肥为中心的合肥、巢湖、六安、淮南、合肥经济发展区,GDP总量已经占安徽省的四分之一。

  一代文豪郭沫若为淠史杭工程所作的诗赋云:“排沙析水分清浊,喜见源头造海洋。河道提高三十米,山冈增产万斤粮。倒虹吸下渠交织,切道崖头电发光。汽艇航行风浩荡,人民力量不寻常。”刘伯承元帅曾为淠史杭工程题词:“淠史杭是这一地区广大群众作出光芒万丈的基本建设,给予子孙的长远幸福和全国的雄伟示范。”并为淠河总干渠渠首横排头工程题词:“丰收之源”是对淠史杭灌溉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形象概括,也是对六安老区人民奉献精神的由衷赞美。(张大岗摄)

编辑: 李梦迪
关键词: 淠史杭;灌区

丰碑永铸 精神永存 ——人间天河淠史杭

建国后,六安在当时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依托治淮建成的六大水库水资源,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淠史杭灌区,使昔日千里贫瘠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