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如何全力攻克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怎样变“输血”为“造血”,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全国两会上,住皖代表委员们围绕脱贫攻坚相关话题进行热烈讨论,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凝聚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张昌尔: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不少进城务工人员选择返乡。进城务工人员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洗礼,返乡后无疑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也是就近就地城镇化的生力军。保护和发展好这支生力军,可以促进扩大内需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这是变压力为动力的一篇大文章。
  建议加大乡村振兴推进力度,特别是要优化政策环境,在就业政策、社保政策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让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后顺利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同时,要达到以工业化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国家应在规划和政策上,改变农产品加工业边缘化现状,特别是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在乡村振兴规划实施过程中,专门编制农产品加工业振兴发展规划。(游仪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叶露中:书写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脱贫答卷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六安市4周年之际,六安市金寨县、霍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六安市市长叶露中带来了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脱贫答卷。
  六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集山区、库区、行蓄洪区为一体,是安徽省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扶贫任务重的地区之一。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革命老区顺应转变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广大干群坚守绿色生态底线,坚持向绿色发展要脱贫实效。
  “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六安市金寨县视察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时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关怀记在心上,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整体联动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叶露中介绍,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时的70.96万降至1.15万人,实现69.81万贫困人口脱贫,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13.84%降至0.23%,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六安市地区差异大,致贫原因多种多样。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一以贯之地贯彻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措施,聚焦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往前走,交出了一份百姓满意的脱贫答卷。”叶露中介绍,几年来,六安市共向442个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共选派帮扶干部1289名,同时非贫困村全部选配扶贫专干。组织开展“四联四帮”活动,共引导6.7万名农村党员与5.9万户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探索出扶贫项目管理、防范返贫、光伏扶贫等符合六安革命老区实际的新经验、新做法,并进行推广。
  多年来,六安市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打出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组合拳,构建了覆盖全面、环环相扣的政策体系。
  当地通过深入实施“138+N”工程,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累计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到村项目1290个,442个贫困村累计建成454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此外,建有就业扶贫驿站134个、就业扶贫车间156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175人,开发居家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者2.19万人就业;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5亿元,惠及9.2万户贫困户,余额21.8亿元;贫困家庭子女资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低保资金发放、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补助等一系列政策及项目的实施,让老区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带来的幸福感。
  绿水青山依旧,金山银山可期。叶露中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我们将紧盯剩余目标任务、紧盯重点关键环节,紧盯长效机制建立,切实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确保让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实现小康。”(陈浩)
  全国人大代表高莉:谨防残疾人脱贫又返贫
  返贫问题对于贫困残疾人更加突出。全国人大代表高莉调研中发现,由于受限于自身条件,发展能力弱、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残疾人户脱贫以后返贫风险更高。今年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残疾人脱贫后返贫的概率更大。
  高莉呼吁,脱贫不脱政策。积极谋划建立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有效用好各方形成的“因残致贫”共识,将已有的对残疾人的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措施转化为长效政策,提升对残疾人特殊困难的兜底保障水平、特惠福利水平。
  同时脱贫不脱监测。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依托智慧残联建设,采取部门信息共享、大数据分析、入户排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已脱贫户家庭收入、支出的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分析研判。监测重点对象为已脱贫的易返贫残疾人户和易致贫的残疾人边缘户。 (黄娜娜)
  全国人大代表吴永利: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动态监测
  “刚脱贫的群众,生活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重返贫困,”全国人大代表吴永利表示,对于一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因缺乏政策支持,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致贫因素。
  吴永利建议,定时期内坚持脱贫攻坚责任不变、政策不减、工作队不撤,并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回头看”,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发现返贫风险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确保脱贫户不返贫。
  此外,多措并举吸引劳动力“回流”。在逐步提升“双基”建设的同时,各地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文化”,利用故土情怀唤醒暂时沉睡的乡愁或者让乡愁愈发强烈,从而激励外出人员回家乡投资或回乡就业。(黄娜娜)
  全国政协委员夏涛:建议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意义重大。今年,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夏涛带到会上的提案,就是为实现两者的有机衔接建言献策。
  “为确保到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采取了超常规帮扶举措,而乡村振兴则着眼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是个持久性战略。”夏涛在调研中发现,脱贫攻坚帮扶政策的特惠性与乡村振兴的普惠性有待衔接,“在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合理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坚持普惠性政策导向,推进乡村实现整体振兴。”
  夏涛认为,脱贫攻坚政策具有明显的福利性特征,易于引发“福利依赖”,出现内生动力不足现象。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避免陷入“福利陷阱”,是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他建议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做通盘考虑和统筹谋划,系统梳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主要政策和具体举措,形成衔接的事项清单,明确衔接的路径办法。
  脱贫攻坚结束后,对已摘帽的县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政策的稳定接续。乡村振兴阶段,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支持,仍然要体现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同时,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
  “要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乡村振兴,离不开发展带头人,夏涛建议借鉴脱贫攻坚成功经验,抓好基层治理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后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机制可以再延长两年,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派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彭旖旎)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人工智能助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可以让人工智能走进偏远山区,让乡村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他说,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更是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短板。而A.I.可以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向偏远山区导入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均衡。“以双师课堂为例,在城市的特级老师通过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系统,就能将精彩的课堂带到乡村,并和孩子们互动,远在城市的老师也能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外,刘庆峰还认为,人工智能普惠基层医疗,也能为基层医生提供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就业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对此,刘庆峰说,陆续摘去“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欠发达地区,必须通过稳定就业,才能永久脱贫。“可以向偏远山区导入人工智能业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磊 刘旸 叶晓)
  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加大文化名城贫困县脱贫力度
  “包括安徽寿县在内,全国仍有七县(市)长期担负着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任,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支持力度,但与提升文化产业打造旅游带动扶贫工作相差甚远。”
  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建议,对脱贫攻坚的特殊地区要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穆可发表示,在全国134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832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唯有安徽寿县、湖南凤凰县、云南会泽县、云南巍山县、四川省阆中市、山西代县、河北蔚县共六省七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长期以来,承担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脱贫攻坚两项艰巨任务,可谓‘双困’。”
  “既保好历史文化遗产,又带动六省七县(市)脱贫致富。”在具体的做法上,他建议设立名城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对六省七县(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古名镇、古街区、古民居抢救性保护及博物馆建设实行定向扶持;支持六省七县(市)组织实施好利用名城资源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扶贫工程;支持六省七县(市)符合条件的景区争创5A景区申报工作;此外,还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协调指导六省七县(市)名城保护与利用工作等。(项磊 刘旸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