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瀛洲镇以落实河长制改善水生态的一组短镜头

  绩溪县瀛洲镇,一个山清水秀、溪涧纵横的皖南小镇,镇域内共有大小河流13条,长约50公里,绩溪县三大干流之一的登源河在镇域境内长约12公里。

  为了守护家乡碧波,2016年12月起,该镇开始探索建立“河长制”,调动贫困户、企业家、老党员等群体的积极性,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民间河长队伍,为全镇河道治理贡献了力量。

  贫困户当河长:旁观者成了参与者

  “现在这水好,‘河长’管得也好,经常在巧川河前面转,有垃圾就自己捞起来。”百鸟村民章美呢指着一位瘦瘦的男子直夸赞。

  受夸奖的男子叫方学军,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巧川村的一名“河长”。此前,方学军在外务工,去年10月突发中风后便一直在家疗养。村里看他恢复得不错,又考虑他没有经济来源,在征得个人意愿的前提下,给他安排了护河员的公益性岗位,让他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

  从那以后,巡河成了“河长”方学军每天的“必修课”。今年汛期,他巡河的次数比往常多了一倍,每次巡河时间长达1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跑了3次。“一天巡河2次,主要看看河岸是否有漂浮物,企业是否有排放污水,汛期重点关注水位变化情况,一旦接近汛限水位,及时开闸放水。”他说。

  2019年,百鸟村在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修建村庄道路、整村推进改厕工程、建设文化广场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河长制,同时通过项目奖励、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鼓励像方学军一样的村民参与到河道整治中来。

  方学军欣喜地告诉记者,随着村庄环境的逐渐改善,在“河长”的示范带动下,村民护河的意识大大提升。“他们洗菜的时候,菜叶菜梗会自己清理,垃圾、鸡粪容易造成水污染的东西再也不往河里丢弃了。”他说。

  企业家当河长:排污者成了治污者

  长达12公里的登源河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家企业,百果园家庭农场就在河边上。

  “多亏了县里推行河长制,现在水质逐渐有了改善,河里的鱼虾开始活跃起来了。”农场老板李国梅娓娓道来:早在2016年创办果园之初,她就亲眼目睹许多企业直接将废水废料往河里倒,对水质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守护家乡碧波,李国梅从自己做起。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她积极奉行环保原则,以种植火龙果、香水柠檬、西瓜、芭乐等绿色无公害热带水果为主,原生态蔬菜为辅,打造无化肥、无激素、无农药使用的种植环境。与此同时,采取生态种养结合和人工除草等管理方式,生产高品质有机农产品。“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废水排进河流。”李国梅说。

  2018年,瀛洲镇全面发力推进河长制工作,号召企业家们率先垂范。得知消息后,李国梅第一个报了名,认领了家庭农场门口的这条河,成为了“企业河长”的代表。当上“河长”后,李国梅除了忙好农场的日常活计外,每天都要坚持巡河,做好河道保洁和入企业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家们爱河、护河的意识。

  “我还要对河道两旁的企业排污设施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污水不达标,坚决不下河’。”她说,虽然比之前忙了点,但心里非常踏实。

  老党员当河长:热心者成了志愿者

  日前的一个傍晚,仁里村村民程怀康从家门前的小菜园摘了几只辣椒、一小把空心菜准备做晚饭。“家门口的菜跟旁边的小河一样干净,吃起来很放心!”他笑着说。

  小菜园前面有条叫赤塔的小河,长度仅有240米,过去村民洗衣洗菜洗拖把,垃圾直接扔到河里,清水很快成了臭水。转变始于河长制的推行。仁里村实施改厕入户、自来水入户,地下管网改造等工程,让所有的污水通过集污管道进入村后的微生物污水处理池,彻底斩断污水的源头。

  2017年4月,仁里村招募起了“党员河长”,老党员程国鑫得知后,立即报了名。成为“河长”后,他的日子变得忙碌而充实。“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小河边转转,看见垃圾就捡起来,看见有人捕鱼就上前制止,做好河长涉水工程的日常管护与维修,有问题就向村里反映。”他说。

  程国鑫还告诉记者,如今瀛洲镇5个村,陆续都建起了自己的党员河长队伍,河长们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义务巡河、清理河道等活动,共同参与建设美丽幸福河。

  另据了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瀛洲镇累计投入相关资金5万余元,清理河道垃圾60余吨。与此同时,全面启动垃圾处理“绿水行动”,落实退耕还林、秸秆返田政策,推广“生态美”超市,从源头上减少河道污染源,切实守护瀛洲的绿水青山。(曹强、程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