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凤阳县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有这样一支从城里来的扶贫干部队伍,他们文化程度高、工作平台高、职务职级高,被称为“三高”村书记。当被组织选派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时,他们迅速适应农村工作环境,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工作方法、亮眼的工作成绩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他们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标准高、要求高、成效高,实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村庄的面貌越变越美,“三高”村书记才是真正的高。

   夯实党建是干好工作的根本

  2018年,董伟从滁州市市直机关工委被选派到鹿塘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长期在党务部门工作的他深知,夯实党建是推动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强有力的引擎。因此,他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抓手,通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及组织生活会,加强宣传教育,凝聚党员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资金困难,鹿塘村党群活动中心年久失修,设备设施落后。董伟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市、县、镇的支持,千方百计动员各方力量,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4.5亩,建筑面积686平方米的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

  

  同时,借助“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三年行动计划东风,董伟积极协调村与凤阳县内的公司结对共建,成立联合党支部,以村企联建、互惠双赢、长效共建为突破口,投资400多万元建成村集体产业项目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底的5万元增长到50万元以上。

  敢抓敢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去!”这是2017年4月滁州市文旅局副局长张继在局党组会议上斩钉截铁的表态。当时正值省委组织部要求加强脱贫攻坚力量的时期,在局党组为难抉择之际,他主动请缨前往凤阳县小溪河镇金庄村干起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

  金庄村有100多面塘坝,因管理不善,多数被私人占用,矛盾纠纷不断,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稳定和团结。张继到来之后,下定决心改变现状有的村干部劝他“多少年都解决不掉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强出头?更有村民讥笑:“做样子的吧,我不相信一个外地人能解决好”。张继不理会这些杂音,带着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讲法律。在他的有力推进下,所有村组水面塘坝全部收回村集体,统一拍租,每年为村里带来5万多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金庄村过去是传统的农业村庄,村内无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微薄张继多次带领村“两委”成员赴地考察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征求发展良策,形成驻村工作队牵头、项目带动、贫困户参与的脱贫发展模式。2017下半年以来,整合资金130万元建设稻虾连作项目,村集体年增收7.6万元;新建4300平米连体大棚,村集体年增收2.1万元……同时,率先成立了凤阳县内唯一一家村级电商平台—金色农庄,注册成立了“凤阳老房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平台上线后,当月销售额突破3万元,发展势头良好。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发动机”

  凤阳县红心镇乌罗村下辖15个村民组,人口2530人,土地700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2014年以前,村里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有203人,贫困人口基数比较大,村集体经济匮乏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乌罗村被戴上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4年,35岁的史焰高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从滁州市卫健委被选派到乌罗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他立足于农业村的现状,邀请农业专家根据乌罗村的土壤特点、地形地势、发展区位等条件提出意见建议,并带领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市场,最终决定改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油茶经济。史焰高发挥村集体和村干部示范带动作用,整合了120万元资金,流转了200亩土地建设油茶种植产业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全部栽种4到6年生的大苗,当年即可挂果,第二年以后进入丰产期,届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30万元的收入。”史焰高说。为了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与村“两委”先后筹资兴建了粮食烘干中心、标准化羊舍等设施,租赁给村里经营大户使用,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的年年增加。2017年乌罗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8.5万元,2018年达到了25万元,2019年高达35万元。

  (黄娟 张峰 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