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黄山毛峰茶叶采摘加工季节,徽州区呈坎镇石川村村民洪玉良的茶厂紧张忙碌,机声轰鸣,人声鼎沸。现年51岁的洪玉良,早年因意外,不慎摔断了脊椎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陷入贫困。2017年,在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政策,贷款3万元,在家门口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我身体残疾,根本没想过生活还能有起色。多亏了扶贫干部,我才能学到技术、贷到贷款、开起茶厂。”洪玉良一边将毛峰装袋,一边激动地说道,“昨天帮我销售了80多斤,今天又联系企业到我这里购买了100斤毛峰。”

 

  在洪玉良茶厂内,笔者看到带企业前来采购的石川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专干余重远。茶季这段时间,他每天忙着对接联系企业,带人到点采购又或者帮助贫困户运货出山,想尽办法销售农特产品,像这样不分白天晚上往返贫困户家中一天不知多少次。90后的余重远原是徽州区政协办干部,2017年4月份,与政协副主席吴建宇作为老少搭档一起被派驻到石川村,充实扶贫工作队。到村扶贫后,余重远在吴建宇扶贫队长的带领下,走村入户摸底调研,谋划村集体发展出路,为贫困户找“穷根”,开良方,白天跑田间地头、项目工地,晚上走村入户和贫困户促膝长谈,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向他们宣传扶贫政策,动员贫困户勤劳致富……他们利用1个月时间梳理贫困户的基本户情、致贫原因等重要基础性信息,并逐户逐人,施策帮扶,通过开展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发放养猪补贴、邀请农业专家入户指导等方式,不断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2018年,全村28户42人全面实现稳定脱贫。

  石川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山多地少,耕地稀缺,经济收入以林茶和务工为主。吴建宇和余重远到村后,在产业发展上不断探索,走进石川村,在村口高低不平的坡地上可以看到30多亩的蔓荆子。“这是村里的特色扶贫产业,总投资140万元,流转土地涉及农户115户,村集体每年有3万元的稳定收入。”余重远笑着说。刚搞中药种植产业时,村民并不支持,两人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起群众工作,为了坚定村民发展产业基地的信心,他们多次邀请了农业专家来村培训指导,并联系对接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看到蔓荆子种植得好,村民统一思想,今年该村,又在另一处扩建了20多亩中药材基地。

  除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石川村还投入100多万元建设两期光伏电站,投入40万元与区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经营……据统计,这对老少搭档驻村扶贫以来,石川村集体经济从不到5万元,增长至30多万元。2017年底,石川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曾经的贫困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石川村,宽阔的马路穿村而过,休闲文化广场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被花草树木点缀着漂漂亮亮……老人们闲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唠着嗑,巷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路上,政协两代扶贫人,老带少,坚守扶贫一线,他们挥洒汗水,为百姓绘制一条脱贫致富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闫艳 李静雯 王毅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