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11月9日消息(记者 门庭婷)随着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药品,特别是一些进口原研药得以降价,切实减轻了老百姓的用药负担。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首次组织了医保支持医药产品进口政策研讨会和进口药品、医用耗材集中签约仪式。通过研讨会与签约仪式,释放了支持进口医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鲜明信号,进一步坚定了外资企业提供更多医药产品、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的信心。

所谓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指: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这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全面部署试点有关工作。

据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发布的《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统计,2018年至今,国家共组织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218个品种,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癌症、精神类疾病等常见疾病的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超过50%。集采改革以来截至2021年9月,累计节约费用约2500亿元。

以今年6月28日公布结果的第五批集采为例,共有61种药品采购成功,148家企业的251个产品获得中选资格,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最高降价98.3%。在这次集采中,外资企业参与度显著提高,涉及的51个原研药产品全部参与申报,报价有效率达到77%,10家外资企业的11个产品中选。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央广网发)

此次在进博会上的签约采购产品,就包括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谈判成功的药品、前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以及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的中选心脏支架和人工关节。诺华、拜耳、赛诺菲、史赛克等外资企业分别与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国家药品联采办以及国家耗材联采办签订了合作书。据悉,此次签约仪式上,采购进口药品和耗材达470余亿元。

据了解,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推动大批进口药品、医用耗材以适宜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在坚持“保基本”的前提下,实现参保患者、医保基金和进口医药企业三方共赢。

(图片来源:CFP)

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拜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表示,在国家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医保目录持续更新,新药审评审批速度加快,带量采购稳步推进。这些政策显示了中国政府优化医药环境、鼓励医药创新的决心,也意味着国家对创新和创新药的重视程度快速提升。国家不仅仅是重视创新,更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医改措施,用实际行动支持和鼓励创新,使患者早日受益。

周晓兰介绍,目前,拜耳在肿瘤、眼科、妇科和血液病等领域已有多款药物被纳入到国家医保目录,特别是拜耳旗下明星产品“拜唐苹”,也被纳入国家药品集采,可有效改善广大糖尿病患者的负担。她表示,拜耳积极响应、支持并参与到国家在改善患者药物可及性方面的努力,将从满足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发挥创新能力,扩大本土合作,提升中国患者的药物可及性。

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新契机和新方向。其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以及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深化,都将降低病患的医疗负担,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推动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强生期待国家医保局等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从制度上进一步推动医疗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大鼓励新技术、新产品在医保层面的准入,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

对于企业和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国家医保局也在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在此次政策研讨会和签约仪式上,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理念,持续开展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和集中带量采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着力支持更多进口医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更好满足广大参保患者的医药服务需求,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全球合作开放中,让老百姓更多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就在此次集中签约仪式举办的前一天,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工作正式开始,将在11月26日开标公布结果。该批集中采购最终降价幅度会达到多少?又有多少外资企业参与和中标?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