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泰康迎来25周年华诞,泰康资产也迎来15周岁生日。泰康资产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客户资产的稳健增值保驾护航,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确立了资产管理业的领军者地位。

  泰康资产从几十亿元规模启航,到超过2.2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公司完善的治理机构、健全的投资决策程序、以及科学的决策机制功不可没。

  正如银保监会所言,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金融机构长期稳健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前提。

  据了解,15年来,泰康资产委员会体系一直在变革,不断适应着监管、市场以及业务的新要求。目前,公司决策委员会体系日趋成熟,在董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董事会下设经营管理委员会,再下设五个一级业务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公司投资、销售、产品、风险管理、信息治理等业务管理策略。专业委员会从主席到委员,都遴选各项业务专业的人士,群策群力。

  近日笔者与泰康资产专业委员会代表、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泰康资产苏振华进行了深度访谈,他分享了在日常管理中的决策方式和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更进一步了解到泰康资产专业委员会的决策方式和机制,并探寻公司稳健、优秀业绩背后的机制性支撑。

  苏振华,武汉大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2005年加入泰康,历任高级研究员、高级投资经理、执行总监及助理总经理,现任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中心负责人。苏振华具有18年的金融从业经验, 专注于宏观经济和固定收益投资及研究,带领泰康资产固定收益团队连续多年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

  固收投资总体比较稳健,但稳健不代表保守

  笔者:近两年债券市场的“雷”有点多,而泰康资产在债券投资方面一直很稳健。固收投委会在信用方面是如何把控的?

  苏振华:过去几年债券市场整体信用环境趋于变坏,违约事件持续爆发,主流机构通常做法是将信用管控策略进一步上收趋紧。泰康资产固收投资总体比较稳健,但稳健不代表保守,在过去三四年时间,与同业不同,我们逆市场环境进行了信用策略的适度下沉,在充分把控风险的同时,获得了更高的票息收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相较于市场大部分机构,泰康资产规模已达2.2万亿,信用底仓规模体量近万亿,同样比例的投资面临的信用踩雷风险更大,这也就注定了我们信用投资管控政策总体上要求稳健;

  二是最近几年公司年金、第三方业务快速发展,这些充分市场化竞争的业务,对稳健的信用管控政策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需要更高的信用底仓收益来源,来获取更好的超额收益。这也是我们最近三年在充分把控风险的同时,逆市场信用环境做适度下沉的根本原因。

  笔者:固收投委会对信用的管理具体是如何运行的?

  苏振华:首先,泰康资产固收投委会对信用的管理是体系化的,从宏观信用、中观行业到个券都有要求,进一步到每个信用等级的个体占单账户的比例、中低等级的品种期限、不同等级的资产规模占账户净资产的比例等,投委会都有详细的管控要求。

  其次,过去三四年,信用环境整体往下,但我们又要做信用下沉,针对中低等级个体专门建立了单独的投资备选库,能够入库的一定是经过深度研究跟踪、且通过评审会决议的。我们的评审会由投资经理和研究员组成,经过专业人士深入研究后投票,目前约有300个深度研究的中低等级个体入库,而同业比较深度研究的中低资质个体一般是100-250个。

  笔者:在固收投委会的日常决策中,委员如何平衡专业和效率?

  苏振华:首先,为了保证决策效率,投委会在上会决策前,要求专业研究员对相关决策事项基本面,包括市场波动、信息调研、估值定价等都要有非常充分的研究准备。

  其次,整个决策环节,除了前台投研交易讨论外,还包括法律、风控、合规等不同板块的同事,都要从不同角度提供专业意见。

  最后,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完备的条件下,投委会主要就关键变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讨论,决策流程高效聚焦。

  强化对固定收益各专业品种的深度把握能力

  笔者:低利率环境将长期存在,回报利率也面临长期下降的压力,固收投委会如何应对?

  苏振华: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利率中枢逐步下移,进入一个相对低的利率阶段,低利率环境下波动进一步减小,这对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将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泰康资产固收团队传统的宏观利率研究优势一定要保持住,确保抓住中长周期里的战略配置机会。

  其次,信用策略上,过往粗放式信用下沉的时代基本结束了,信用研究要做得更加精细化,在把握宏观信用总体机会的同时,更注重对产业和公司的深度研究,挖掘个券的投资机会。

  最后,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经验,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固收可投品类会大幅拓展,如国债期货、ABS、REITs、可转债等等;这些都已经或将逐步纳入我们的组合中,从而打造一系列完整的固收多资产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从过去单纯看利率、简单的信用下沉,过渡到对固定收益各专业品种的深度把握能力上。

  笔者:在投研人员储备以及专业积累方面,泰康资产固收团队在做哪些布局?

  苏振华:在投研储备和专业积累方面,创新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泰康资产根深蒂固的投资文化,对固定收益团队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在固收市场发展历程上,对于创新品种永远保持着市场最领先、最前瞻的学习和积累。

  以国债期货为例,2013年国债期货推出伊始,我们就进行了全面的学习研究,并同期进行了期货交易商招标及交易系统准备。在监管2021年正式批准保险资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前,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另外,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们不断向境外优秀的大型资管机构学习,组建了多个专业的投研业务团队,并在宏观、利率策略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搭建了业内较为专业的信用策略团队,同时在可转债、基金、国债期货和资产证券化等多个业务品种上积累了专业能力。

  笔者:与保险资管同业、公募基金相比,泰康资产固定收益投资方面有哪些优势?

  苏振华:首先,我们从管理保险资金起步,到管理第三方资金,资金来源长、中、短期兼有。这要求我们投资既要有长期视角,也要有偏中短期收益的要求;而市场化机构基于资金负债特性往往偏短期,相对缺乏长期思考视角。因此,我们是市场中全周期投资视角和能力部署上较为完善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其次,我们管理的资金来源更多元化,不仅有寿险、年金,还有银行、专户、社保、零售客户等;在资金运用和投资品种覆盖上应该是市场上最复杂的,投资品种不仅有利率、信用、转债、基金等公开市场品种,还包括另类资产、非标、存款等。与大部分市场化机构主要集中于公开市场传统品种不同,我们的品种覆盖更全、要求的专业投资能力更高。

  再次,我们在宏观利率策略上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历史上我们基本把握住了利率方面大的战略配置机会,同时规避了多次利率波动风险。

  同时,我们的劣势主要缘于保险资金的传统特性。我们在信用管控上相对市场机构更为保守,在信用下沉和经验探索上不如市场化机构深入。另外,类权益的品种(例如转债),市场化机构有十几年的长期经验积累,而我们的积累只有三四年;虽然我们也在快速学习和搭建,但仍有差距。

  笔者:如何将短、中、长视角的优势,落实到具体的资产配置上?

  苏振华:举个例子,新冠疫情爆发后,2020年2月利率处于历史相对低点水平,10年国债利率创了2.48%新低。

  我们观察到,由于短期相对收益要求,很多市场机构在利率历史低位买入了大量的中长期利率债。从二级市场成交跟踪数据来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在二级市场中长期利率债的买入量巨大,创了历史新高;但我们的固收团队基于全周期的投资视角和深入及时的市场跟踪研究,判断利率波动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同时利率周期已经进入牛市最后阶段。基于这个判断,我们在超长期品种配置上不仅没有买入,还在低位及时大幅卖出或置换,兑现了很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