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申珅)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健康扶贫及定点扶贫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一方面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供需两侧同步发力,推动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在需求侧强化健康保障,精准建立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保障机制。在供给侧优化健康服务,综合改善贫困地区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救治预防双管齐下,实行大病和慢性病分类救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推动健康扶贫关口前移。会上,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秀忠介绍了青海省健康扶贫的相关情况。

  “青海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7.8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2万人。”李秀忠总结青海省经验是:推进“三个一批”,聚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制定印发50多个健康扶贫政策文件,形成以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为总纲,其他政策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将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全省1.77万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实现了救治全覆盖。推广开展家庭医生、乡村干部与贫困患者“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与贫困患者签订慢病管理服务协议,发挥健康“守门人”作用,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村干部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报销服务协议,讲清医疗报销政策及流程,帮助群众足额足项享受医保政策,发挥政策保障“引路人”的作用。全省慢性病贫困人口4.97万人,已签约4.96万人,实现了应签尽签,履约率达90%以上。建立医疗托底保障机制,将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大病保险报付比例由80%提高到90%。探索建立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制度,实行贫困患者“先住院后结算”“一站式结算”和“六减免”政策,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让利于民2.5亿元,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

  李秀忠表示,青海省全力消除医疗“空白点”。制定了青海省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和工作标准,着力补短板、消空白,省级筹措资金5719万元,新建改扩建7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目前,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中有76家公立医院,执业医师3011名,399个乡镇中有402个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1896名,4044个行政村中有4069个卫生室,合格村医5449名,全面完成基本医疗有保障“空白点”消除工作。

  据了解,青海省还深化对口帮扶,合力推进服务“新突破”。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的卫生对口帮扶机制,实现了83所州县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同时发挥对口援青六省市援建作用,六省市援建六州医院累计资金近7亿元,派驻近千名支援专家,重点帮助州县医院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院管理能力,为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发展后劲。着力提升青南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近年来,我们安排12所省级公立医院183名专业技术人员对青南地区,就是青海的玉树、果洛、黄南这三个最为艰苦、海拔最高、医疗技术水平最为薄弱的地方开展对口帮扶,对青南地区的7所州级医院、14所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团队帮扶,帮助受援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下一步,青海省将巩固绝对贫困人口“清零”成果,落实好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做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工作,逐步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农牧区人口公平享有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