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关注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多措并举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9-03-09 09:1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 (记者王启慧)在今年两会上,越来越多关于民生和健康的话题获得广泛热议。“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榜首的疾病,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点讨论内容。8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士葛均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北京医院教授杨杰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张澍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话题在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频道两会“心”声——医药卫生界别心血管内科专家提案记者见面会展开讨论。

  “医学人才培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谈数量”

  “无论是充斥荧屏的“养生热”,还是手机终端漫天的“医学科普”,都反映出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葛均波发现,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医学科普也变的生动活泼起来。然而,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普通民众难以分辨。更有甚者,一些打着医学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大行其道,严重误导了民众。因此他认为,必须要从专业层面开展全民医学科普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宣传,将正确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知识传播给大众,提高人们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处置能力。

  “无论是健康科普还是医学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育。”葛均波提到,健康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只有真正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推进落实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葛均波表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我国医生的培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谈数量;在质量提升过程中,应将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紧密衔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不断优化,从而改善我国医学院校招生多、医疗机构用人难的境况。

  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心血管疾病监测评估体系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态势仍然没有得到缓解,若想迎接中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的到来,霍勇认为需要落实“最后一公里”。逐步建立健全省级、地市级、县域心血管疾病监测评估体系,把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救治能力提升等工作做深做细,才能真正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特别建议将《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作为抓手,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以当前“指数”为依据、以未来“指数”改进为目标,把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推向新的高度。

  此外,霍勇还建议将学科中心建设作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分级诊疗方案的落地实施。例如,以胸痛中心建设为代表急救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而心脏康复及CPR-D培训体系的建设则有待进一步加强。可见,学科中心建设将非常有效地促进相关医疗能力的提升。如果能够由政府牵头、专业支持、行业参与,共同开展心脏康复体系建设等试点工作,将更好地从专业技术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康复服务能力和医疗支付方式等方面开展模式探索和工作试点,科学提升我国心脏康复的整体能力,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体系的完善和闭环。

  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其生存率不足1%。主要因为大部分“第一目击者”缺乏基本的急救技能,无法有效参与早期救治。“我有一份特别紧急的提案。”霍勇介绍,用于院外急救阶段的心肺复苏和除颤(CPR-D)培训体系建设与推广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CPR-D培训体系建设可依托急救中心和胸痛中心,在强化本中心医务人员CPR-D技能掌握的同时,覆盖所辖区域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从而提高我国公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

  分级诊疗开路,完善农村慢病筛查与防治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分级诊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短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不足,是制约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根源所在。杨杰孚建议构建基于互联网+医联体的分级诊疗体系,即通过政府、医疗机构、技术企业和管理团队的通力协作,以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远程药物配送等多方位全面助推分级诊疗,其中在农村地区慢性病筛查与防治方面,尤其需要互联网+医联体的分级诊疗策略,从健康宣教、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筛查监测、双向转诊等方面着手,发挥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转诊与协作优势,建立慢性病例网络直报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救治水平,真正做到慢性病的防治一体。

  杨杰孚告诉记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不仅要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对心力衰竭、癌症等疾病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能力建设工作也应该得到重视并完善。安宁疗护是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安宁疗护能力建设是惠及民生、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心脑血管疾病亟待同防同治 建议自动除颤器实现医保按比报销

  “加强对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张澍说,脑卒中是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其中心源性卒中的源头在心脏,心脑血管病同治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临床医疗模式;建议由政府层面组织整合资源,促进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心源性卒中防治及心脑同治工作。此外需要加强基层地区心源性卒中高危人群的全面筛查,培养专门的医学人才,鼓励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加入到心脑同治康复工作中。

  据研究显示,我国每天有1200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张澍介绍,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国医保至今未对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的自动除颤器给以合理的报销比例。为此,张澍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针对自动除颤器医保报销,需要制定合理的报销比例,从而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让更多患者拥有救治的机会,挽救更多重症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

编辑: 果君

关注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多措并举打通“最后一公里”

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士葛均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北京医院教授杨杰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张澍等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