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医联体建设聚焦深圳 “罗湖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2017-09-18 13:45:00来源:环球网

  2017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国医改的目光聚焦深圳,聚焦“医联体建设”,聚焦深圳“罗湖模式”。

  此次会议是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要求,总结全国医联体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学习推广深圳罗湖等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医联体建设四种主要模式

  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已经有1764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占全国三级医院的80%;江苏、重庆、四川、陕西等8个省份超过90%的三级医院参与组建了医联体。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每个地市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

  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医联体建设主要有四种模式:

  1.在城市主要建设医疗集团

  2.在县域内建设医疗共同体

  3.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

  4.在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医联体建设四大模式早已在全国多地陆续推进,其中不断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建设先锋,比如作为专业医学科技服务企业领头羊之一的云康集团,率先四管齐下,在医联体建设的四种模式中均有所建树,深受各界好评!

  深圳罗湖模式“四大亮点”被点赞

  会议上,以罗湖医院集团为代表的“罗湖模式”成为了焦点,国家卫计委充分肯定了深圳市和罗湖区在医联体建设中的“四大亮点”。

  l系统优化

  将罗湖区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组建为统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按照“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成立医学检验等六个资源共享中心和人力资源等六个管理中心。

l服务协同

  将医联体建设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包括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在内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

  l机制创新

  以医院集团打包整体支付为纽带,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推动集团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

l激励引导

  将居民健康状况等内容作为主要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与财政补助、集团领导班子年薪挂钩;实施基层全科医生享受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同等待遇措施,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集团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的条件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了分级诊疗。

  深圳罗湖:我们这样打造“四个共同体”

  会上,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充分肯定深圳罗湖等地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的经验,要求各地从4个方面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这四个方面分别是:1.形成“服务共同体”,完善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2.形成“责任共同体”,完善权责一致的引导机制。3.形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利益分配机制。4.建立“管理共同体”,完善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作为全国医改的标杆,“罗湖模式”是如何打造医联体的“四个共同体”?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01打造管理共同体

  组建唯一法人的医院集团,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上下贯通。

  2015年8月20日,深圳市罗湖区整合区属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一体化紧密型唯一法人代表的医院集团,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精简人员、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02打造责任共同体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凸显办医公益性。落实领导责任、管理责任、保障责任、监督责任。

  2016年,罗湖区财政预算卫生经费投入7.42亿元,比2015年增加1.49亿。其中,对社康中心的总投入为2.02亿,占卫生总投入的27.2%。

03打造利益共同体

  改革医保基金管理方式,促进医院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

04打造服务共同体

  做实做强社康中心,促进分级诊疗水到渠成。

  以“健康罗湖”推动“健康中国”,深圳医联体的建设实现了医疗资源有效的配置,真正做到了分级诊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健康管理,达到了促进居民健康这个最根本的目标。

编辑: 申珅
关键词: 联体;l系统;深圳罗湖;社康;医院集团

医联体建设聚焦深圳 “罗湖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2017年9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全国医联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全国医改的目光聚焦深圳,聚焦“医联体建设”,聚焦深圳“罗湖模式”。03打造利益共同体  改革医保基金管理方式,促进医院集团主动下沉资源做强社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