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出伏了!你可千万不能太嘚瑟!

2017-08-21 08:4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 今天起,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结束了,很多人会疑惑,出伏是什么意思?出伏后代表着什么?出伏当天吃什么呢?

  出伏就是指伏天结束,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快要来临。元代的竹蓑笠翁有诗云:“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是古诗文中对出伏的记载。

  出伏一般与处暑节气时间相近。8月23日(周三)将进入处暑节气,更代表着暑气告一段落,天气应会越来越凉爽。

  一边是已经来到的初秋,一边是闷热依旧的伏尾,我们是继续按照夏季的节奏养生,还是用秋季的方法调整?自古以来,立秋就是人们重视的养生大节气,特别是北方地区,更要养出好身体,以应对将近半年的漫长冬天。

  季节交替,预防疾病不容忽视。出伏后,气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加大,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怎样预防这些疾病呢?

    立秋后这些病最易犯

  夏秋交替,昼夜温差较大,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和小孩极易患感冒。夏秋之交需注意防寒,注意室内通风,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特别注意不能因为贪吃凉就大吃冷饮、洗冷水澡、久吹空调。

  肺炎、气管支气管炎秋天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秋在五行中与肺相应,而秋燥最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秋季还是慢性支气管炎易复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情绪,过敏性哮喘患者还要避免接触过敏源。

  心血管疾病立秋后,早晚温差明显,身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血压容易波动,正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不要让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吃冷饮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脚等。

  胃病复发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但过多地进食可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复发。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

  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容易“招摇过市”,刺激人的鼻黏膜,引发过敏性鼻炎。如果出现连续打十几个、二十几个喷嚏、鼻塞很厉害、流清鼻涕,并可能伴有头疼等症状,那大多是已经中招了。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首先得知道是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敬而远之”。在日常生活中,温差较大时要注意添衣服,加强保暖;房间内空气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少与花粉、宠物等接触;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初秋养生注意什么?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一般情况下,出伏之后,天气就会变得很干燥,气温会渐渐转凉,很多人都会通过饮食进行调理养生。那么出伏养生吃什么好呢?

  吃的“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其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要注意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例如梨(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百合、玉竹、沙参、石斛、荸荠、枸杞等,可以润心肺、养胃阴。而带有胶质或是质地黏稠的食物也有“润”的效用,例如银耳、海带、山药、莲藕、秋葵、菇类、海参、海蜇皮等。

  这几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

编辑: 果君
关键词: 出伏;立秋;养生

出伏了!你可千万不能太嘚瑟!

秋初伏尾 养生谨记“三字经”,心血管疾病立秋后,早晚温差明显,身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血压容易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