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是什么让萝卜变人参的骗局不断上演?

2017-01-17 13:59:00来源:健康报

  一些来自外国的“神奇果汁”在微信朋友圈里越卖越欢,兜售的微商常常一边炫耀着“致富神话”,一边大肆宣扬靠果汁就能“治百病”,而这些果汁的价格也非常惊人,一箱往往要卖千元以上。(1月13日《新闻晨报》)

  只喝果汁,就可包治百病?即便不熟悉相关规定和医学知识,仅从经验和常识来判断,对这些“神奇果汁”宣传的功效,也应嗤之以鼻。然而一箱果汁售价高达千元还颇有市场,这跟监管机制的滞后,市场净化功能的弱化,行业自律的失灵和公众科学素养不高、自我防范知识不足,均有着直接关系。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食品、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病的功能,更不可能“治百病”。盘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神奇”品种,不难发现多是“情节相似,手法相同,结局一样”。在从“神奇”回归平凡的过程中,让一部分消费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为所有人上了极为深刻的一课又一课。

  以玛咖为例,这种来自秘鲁的十字花科植物在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高峰期玛咖干果甚至被炒到每公斤上万元,现在却降到几十元。本是萝卜的东西被吹成了人参,一旦充斥泛滥自然就会“神奇”不再。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称,约七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食品市场不太满意。保健食品营销“基本靠蒙”的现状,暴露的不是某个环节的陷落而是所有环节的失守。

  生产者、经营者本应恪守道德与法律底线,然而浮夸与欺骗却成为一种普遍的市场行为。相关行业本应做好规范与自律,对不守规者给予惩戒,纳入行业黑名单,依然在不断地自掘陷阱。消费者本应做好自我防范与判断,但依然还有不少人“多次掉入同一条河里”。最后行政监管无论在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未能严格履行责任,养虎为患才导致问题泛滥。

  一个成熟而理性的市场,必然是一个法治、道德而规范的市场。是什么让“神奇果汁”等不断上演市场奇迹?企业的第一责任、行业的自律义务、市场的自净功能、公众的防范能力和监管的跟进效力,都需要综合发力而不可相互指责。现在最大的困局就在于,各方都在相互指责而没有形成合力,更没有达到“社会共治”的理想效果。因而,如何实现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递进,真正破解社会治理中的诸多顽症,是“神奇果汁”带来的现实课题。

编辑: 侯斐烨
关键词: 保健品;欺骗消费者;神奇果汁;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