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糖尿病自我管理|你以为严重的糖尿病才用胰岛素?

2019-06-24 09:58:00来源:央广网

  导语: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更有大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过糖尿病这一类慢性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患者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理。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许樟荣教授做客《养生大讲堂》,推出系列讲座《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接下来就请大家收听这个系列讲座的第6集《你以为严重的糖尿病才用胰岛素?说说与胰岛素治疗有关的事》。

  专家档案:

  许樟荣,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顾问、亚洲糖尿病学会监事;《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等11种期刊编委和《糖尿病之友》杂志主编、《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全科医学》副主编。曾任国家卫生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内分泌学会委员兼糖尿病学组副组长、《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编委。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多个奖项。发表论文370余篇,主编(译)、参编糖尿病内分泌专业参考书29部。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音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庄丽主持)

每周四、周五4:00——4:30播出

  “用胰岛素就是说明自己病情严重,口服药控制不了了”,这种想法对不对?

  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这不能完全算是绝对意义上的错误认识。选择胰岛素的使用,一种情况是当降糖药物控制不满意时,可以加用胰岛素,即口服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或者完全改用胰岛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殊状况,如合并了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围手术期降糖,这时选择胰岛素控制血糖比口服药效果更理想;有的患者特别瘦,用胰岛素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体重,像这种情况也需要使用胰岛素;另外有些患者就诊时血糖就非常高,也会选择短期使用胰岛素,时间2周到4周不等,如血糖控制的非常好,当胰岛素停掉后,可以很长时间不用药,甚至口服药都可以不用。我曾经看诊过的一位患者就是这样的,早期使用了几个月的胰岛素,目前已经有4、5年没有用任何降糖药,仅仅是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就能控制血糖满意。

  用了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就必须得一辈子都注射胰岛素?

  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要因人而异,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 “用了胰岛素就停不下来了”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用了胰岛素就说明病情严重了”也不正确。糖尿病患者病情轻重不仅仅是看血糖水平,更重要的是看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引起死亡的原因一般都是并发症。如用了胰岛素血糖控制的很好,没有发生并发症,像这样的情况就不能说用了胰岛素他的病情严重了。

  胰岛素有哪些种类?

  从来源上来看,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从胰岛素的作用时间来看,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超长效胰岛素。其中速效胰岛素,是吃饭时即刻注射;短效胰岛素注射后20-30分钟起作用,1小时达到高峰,4-6小时作用慢慢减弱,所以一般每天注射3次,甚至4次,在餐前20-30分钟注射;中效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维持时间可以达到12-16小时;长效胰岛素可以维持24小时;还有超长效胰岛素,维持时间可达36-48小时。但具体应该使用哪种胰岛素,还要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水平、体型、年龄、并发症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案。使用胰岛素的基本原则就是通过胰岛素的使用使血糖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是又不能出现低血糖,血糖不能波动太大,避免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方便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是完全注射胰岛素来替代治疗,部分患者口服药不太理想,但加用一次基础胰岛素就能控制的很好了,尽量减少注射次数,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讲究患者方便;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问题,既要用得起还要用得好,这样才能长期坚持,这就是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可以分为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以及超短效,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作用时间的胰岛素取决于什么?

  这取决于患者自身的胰岛功能。如有些患者的胰岛功能很差,本身分泌不了胰岛素,对于这部分患者就要短效和长效组合使用,即短效胰岛素控制餐后血糖,基础胰岛素控制夜间及空腹血糖,也就是经常用到的“3+1”的方案,这也符合患者的生理状态;如患者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但又不够,则会选择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一种基础胰岛素,来抑制夜间肝糖分解,控制空腹血糖,有些患者空腹血糖达标,全天血糖都会很达标;还有部分患者即使空腹血糖控制的达标,可是餐后血糖还是很高,可以选择一天注射两次的胰岛素,即预混胰岛素,既有短效胰岛素也有长效胰岛素,短效控制餐后血糖,长效控制下一餐的血糖,这样可以少注射一次,当然这种方法适合有一定胰岛功能的患者,而且这部分患者有时也需要加用中午的口服药,因为早餐前注射的胰岛素是控制早餐后和午餐前的血糖,但午餐后的血糖会高,这时加用一种口服药如拜糖苹等就可以控制住午餐后的血糖。胰岛素的选择是很灵活的,省事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要看自己的胰岛功能,另外还要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最终本着既简单又有效的原则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案。

  身体上有四个部位可以注射胰岛素,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腹部

  最常用的注射部位就是腹部,避开肚脐3到5厘米的范围,围着肚脐一周都可以注射,而且要学会部位的轮换,两次注射点距离2厘米以上;另外就是上臂以及大腿外侧都可以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注射部位,吸收速率也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也就不同。最容易吸收的是腹部,所以短效及速效胰岛素可以选择腹部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可以选择大腿注射。此外,活动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活动时血流加快,从而加速胰岛素的吸收,此时血糖下降的速度也会随之增加。对于经常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很容易就掌握这个规律了。

  在使用胰岛素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使用胰岛素时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需要更加自律。注意自己行为的常态化即饮食、运动、药物三者之间保持平衡,一个因素改变,另外两个因素也要随之改变。

  2、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血糖越不平稳,注射次数越多,监测就要越频繁。通过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从而达到平稳控制血糖的目的。部分患者只使用了基础胰岛素,就可以减少监测频率,只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即可。但是像每天注射三次甚至四次胰岛素的患者来说,每周都要花两天的时间做一个全天的血糖监测,包括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甚至还有凌晨血糖。关于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问题我们再另行讨论。只有血糖监测好,生活有规律,胰岛素才能打到位。

  3、同样的胰岛素剂量,同样的生活环境下,也难免出现血糖的不稳定。因为血糖不稳定除了自身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如噩梦、腹泻、头痛、发烧等特殊情况都会影响血糖,此时要加强血糖监测,以便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这种偶然出现的情况,不要着急去调整,可以先去观察。如第二天突发情况减轻或消失,血糖也随之回复的情况下,我们就不需要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了。如血糖持续居高不下或频繁出现较低的血糖,像一些对自身血糖情况很清楚的患者就可以随血糖情况增加或减少一点胰岛素的用量了,但如自行调整胰岛素用量后血糖还是不能平稳的话就要找医生帮忙了,或者不会处理的也要找医生看。

  就是说使用胰岛素的话,患者要更自律,尤其是日常的生活行为要常态化。还要密切的关注血糖监测,尤其是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时,更是要加强监测。

编辑: 果君

糖尿病自我管理|你以为严重的糖尿病才用胰岛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更有大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