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2014汽车频道 > 维修·保养

破除垄断方可遏制汽车维修暴利

2014-04-16 09:13  来源: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说两句  分享到:

  国内首次汽车“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显示,不少汽车的零配件贵得离谱,一款奔驰车零配件总价竟是整车价格的12倍。而绝大部分4S店都规定,如果不在4S店内修理换零件,就不能享受一系列质保。对此,专家指出,售后环节可能是车企侵害消费者最“黑”的一环,在销售环节消费者可以不买账,但一旦买了车,就必须被迫“挨宰”。

  有些事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知道汽车维修很暴利,但很难想象有些车的“零整比”居然达到12倍之多。这也激发了网友的调侃热情——4S店要是嫌汽车厂家的零配件太贵,不如直接买一辆奔驰车拆成零配件,就能赚11辆奔驰车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公众第一次探讨汽车维修暴利,之前就有很多媒体曝光过,有很多车主投诉过,但一切努力都没有用,因为法律本身存在缺陷。《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第25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这个规定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本身并没有垄断的意味,但却间接造成了国内汽车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汽车供应商授权”就是一个垄断的框架,有了这道“护身符”,汽车维修想不暴利都难。

  另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一般情况下,如果汽车需要更换无关紧要的零配件,那倒还好,可以去汽配城换个便宜货。但如果是关键零配件需要更换,即便汽配城有便宜货,车主也不敢配,宁愿去4S店配贵的,因为那里有授权、有“三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车主只能吃哑巴亏,这也间接推高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暴利。事实上,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经销商、维修厂是可以从符合标准的配件厂商直接进货的,这就打破了垄断,降低了价格。

  资料显示,我国私家车保有量10年涨了13倍,早已突破8500万辆,涉及的车主和家庭成员数以亿计。这意味着,汽车维修暴利的受害者与潜在受害者众多,涉及面广。而棘手的问题还在于,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三大部门,正是我国反垄断的监管部门,这就使得监管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毕竟,有谁会打自己的耳光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维修暴利自然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让人欣慰的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前不久表示,正在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案做外围调查。希望这不是敷衍舆论的托词,而是积极行动的号角。只有从源头上堵住制度漏洞,打破汽车维修市场的垄断,让市场“无形之手”发挥调控作用,这个行业的暴利才能真正被遏制住。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杨承憬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