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前方记者手记

【记者】王恒:西藏印象——康珠多吉

中广网 2011-06-0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康珠现场制作工艺品

    最初是想采访一些在西藏做小生意的人,曾援藏半年、熟悉情况的王昭朋就把康珠介绍给了我,说他是个靠谱的卖家。于是,在一天工作结束后,我们决定一起去找康珠。在八廊街的一个筒子楼里,我们来到康珠家,见到了这个康巴汉子。
    康珠的家虽然是租的房子,虽然客厅只有5-6平米,但是经过他精心的装饰和布置,房间四壁挂满了佛像、照片、壁画,充满了藏族特色。刚坐下,康珠就为我们斟满家乡的茶,一种很香的据说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的茶,这个时候,我才认真的打量了康珠一番:黝黑的皮肤、又黑又浓的自来卷头发、胸前长长的佛珠,再加上单纯善良的笑容,典型藏族男人的形象。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商家描述”:他算西藏特产的“一级批发商”,诸如蜜蜡、绿松石之类的很多原矿石,他从普通藏民家收购回来,然后倒手卖给八廊街的店铺;而像藏刀、手串这种工艺品,他还会自己制作,选料正宗、工艺还算精美,所以,他卖的东西,要比普通店铺便宜很多。只是他的货品不全,你来了,赶上他“收”到了什么东西,就看什么东西;如果你有特定要求,比如什么品质的蜜蜡、什么样子的首饰,他再帮你找或者制作,有点“私房菜”的意思。
    这次来到他家,喝着茶,欣赏着屋里的摆设,让我感觉是自己一个串门的客人。康珠也很快就打开话匣子,和我们聊起来。从聊天里我对他知道了更多:老家在四川康巴,娶妻生子后来到拉萨做小生意,开始啥都不会,跟在别人后面看,慢慢的,无论是对原料的鉴别,或是工艺品的制作,他都能独立完成,但是因为资金不够,所以开不起店面。不过,正因为这样,价廉物美、讲诚信也成了他的标签,很多客人都变成了朋友,依靠口碑,他倒也不愁吃穿。不仅自己在拉萨站住了脚,还把包括岳母、小姨子在内的全家人都接到了拉萨生活。

在康珠家-挂上他的蜜蜡串

    “茶”过三旬,他从柜子里把自己的“商品”拿出来摊在桌子上,然后如数家珍的向我们介绍:这是蜜蜡,多少钱一克;那是菩提佛珠,少了多少钱不卖;这种藏刀是牛骨的刀柄、银子的刀鞘……经过询价和比较,发现成色基本一样的东西在康珠家果然要便宜三分之一左右,接着,康珠现场为我们展示了手链的制作过程:首先,他从柜子里掏出七八样工具,有小电钻、各种尺寸的刻刀、一大包各种材料的手链绳、搭配用的小珠子、白铜质地的小配饰……然后,他开始在珠子上钻眼、打磨,然后穿绳,一遍穿一遍跟我们说:“这个珠子配上好看”、“这个石头好,在别的地方找不到。”更让我们吃惊的是,康珠那双看起来又粗又壮的大手,在编手链、打结的时候却零活无比,手指翻动,一个中国结就打好了,听着我们的吃惊和夸奖声,这个康巴汉子笑红了脸,但是依然骄傲的说“我这个没人教,都是看看这个人,看看那个人,自己就会了”。
    喝饱了茶,康珠把我们一路送到出租车上。路上,王昭朋告诉我,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转行做小生意的农民很多,像康珠这样从外地来拉萨谋生的人更是越来越多。坚韧的性格、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善良厚道的特点,使康珠这样的藏族同胞不仅树立了口碑,还结交了很多朋友,生意越来越好做,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

 

责编:张鹏 来源:中国广播网

科学发展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拉萨召开西藏人才工作座谈会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