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解读观念
美哉深圳 大爱无疆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2012年8月1日晚11点30分,深圳五星级义工李汝勇因劳累过度,医治无效逝世。按照他生前的愿望,他走时穿着心爱的义工服“红马甲”,他的妻子说,他希望“到了那边也要做义工”。老家在广东梅县,可他选择葬在深圳,因为这座城市“充满爱又懂得感恩”。
42岁的李汝勇加入义工9年,服务时间长达4500多小时,曾荣获“深圳市民环保奖”,并被提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5年,正当李汝勇在义工事业中大展拳脚的时候,被诊断出患上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双肾完全萎缩,医生当即为他做了腹部透析管植入手术。从此,他每天靠透析维持生命。但是伤痛的身体并没有使李汝勇放弃他的义工事业,此后数年,李汝勇依然热衷于义工事业,经常带着透析药水坚持义工服务。他参加的最后一次义工活动,是率领科普志愿者参加今年7月8日由深圳特区报等单位发起的“公益金百万行”。
李汝勇曾经说过:“做义工从没想过回报,在病痛期间,来自各界的关爱让我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温暖和幸福,我会刻在心间。”
李汝勇正是深圳35万多注册义工中的一员。他们中既有开“宝马”、“奔驰”的企业老总,也有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的普通市民,穿上鲜艳的“红马甲”,他们为实现共同的理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而默默无私地为这座年轻而充满朝气的移民城市奉献着。
深圳是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1989年,由深圳市团市委牵头,19位热心的深圳青年开通“为您服务”热线电话,为困难的来深创业者提供帮助,由此拉开了中国内地志愿服务的先河。
第二年,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法人组织——深圳义工联成立了。22年过去了,深圳义工群体不断壮大,“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也成了深圳人的生活习惯。
20多年来,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义工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义工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在深圳诞生;在志愿服务队伍中,涌现出丛飞、孙影、陈观玉、曾柳英、郑卫宁等一批杰出的爱心典型;参与和打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交会志愿服务、文博会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品牌,社会反响良好。特别是在承办深圳2011年大运会的重大任务召唤下,20%的市民以志愿服务方式奉献大运、127万志愿者投入大运服务、43万辆汽车参与志愿“绿色出行”,遍布全市的大运U站、众多“红马甲”、“蓝马甲”活跃的身影,市民中形成了“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