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记者手记

"大陆有我家"采访活动圆满结束

中广网 2012-04-1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厦门4月11日消息 4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陆有我家”走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圆满结束。

  秉承着“走基层”的精神,信守着与实际、与生活、与群众紧密贴近的原则,报道组一行在4天紧张而积极的走访中,走进了厦门大嶝小镇——全国唯一的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与台湾个体商户亲切交流,了解到交易市场管委会为台湾商户的进驻经营开设“绿色通道”,代办租房、营业等手续,并定期回访,关心台胞经营与生活情况。

  报道组走进集美灌口镇双岭农场,看望在此落地扎根的台湾农民,有养蜂人陈信治夫妇,有种植虎尾兰的许基炫父子,有“鹅公”江清银祖孙三代,农场里十几户的台湾农民还与当地居民互相交流农业生产经验,与邻里共同分享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从台农一代的开创基业到台农二代、三代的发展壮大,双岭村呈现出一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景象。

  报道组走进在厦的高龄金胞与台胞的身边,与他们拉家常,叙亲情,倾听他们讲述着过往精彩的人生经历,感叹着在厦生活的幸福安乐。我们向金胞与台胞代表送上了蕴含「长寿」寓意的闽南特色食品——长寿面线及红龟粿,以表祝福与感谢。

  报道组走进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一路蜿蜒后,尽望得满山的茶绿,满目的清静,与满心的怡乐,这里有48家的高山茶台企,生活着五百多个台胞,是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记者深度走访了园区内的台商,参观茶园及茶叶生产基地,了解他们创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了解漳平市政府为台企提供“保姆式”服务的机制与成效,如以茶树抵押贷款等。在肥绿的茶叶摇曳间,记者看到了一种迸发于山土间生命的悸动,一种蓬勃于园区内生产的态势,一种栖居于田梗边生活的悠然,这就是生活在漳平永福镇茶园里台湾茶农的美好时光。

  报道组还走进连成县庙前台商工业集中区,它以运动用品、机械制造、生物科技为主要产业,现有14家台企投产,18家台企在建。这里已形成从棒球手套、棒球棒及护头、护膝等系列产品的棒球产业链,是全国最大的棒球系列运动产品生产基地。我们与园区内的台商进行友好沟通,倾听他们阐述在大陆创业的情况与发展设想,讲述组织海峡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的远景,介绍为大陆青少年而建设冠山国际棒球训练基地的规划等。

  一路的深入基层,一路的深度走访,一路的深化思想。报道组在走访中,感受着来自在厦金胞与台胞对生活的幸福感观,感受着来自台农、台商、台企对国家优惠政策和政府贴心服务的欢欣感怀,感受着在地村镇干部、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全心付出与无私奉献。从建设道路到开发旅游,从精进生产到推动销售,从发展产业到关怀生活,我们感知到基层干部真正地做到思台商之所忧,解台商之所虑,心怀台商,心怀海峡两岸的融合与和谐。在每一条乡道间,我们体会着基层干部为台农、台商奔忙的身影与前行的脚步;在每一亩田地里,我们体会着台农、台商依归的心愿与倾注的心血。

  几日密集的走基层,丰富了我们的体验与经历,增进了我们对“走、转、改”的认识与体悟,深化了我们对国情、台情的感知与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走基层,接地气,才能采写出带着雨点、山雾,缀着露珠与汗滴,散发着泥土芬芳,充盈着人情味的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才能走近祖国基层的金胞、台胞、台农、台商的心里,感受海峡两岸和谐发展的脉动与交流的深切,这是一次在实践中体察国情社情的前行,这是一次在基层里体悟时代变迁的奔走。我们用心与情,来书写一个叫“海峡两岸”的篇章,我们用爱与奉献,来唱响一首叫“同根同源”的乐曲。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心愿。

责编:宁静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