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记者手记

巴中成为大工地

中广网 2012-01-1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记者本人跪在地上换轮胎

家家户户办酒席都要架一个汽帘门

    中广网巴中1月17日消息(记者周平)我在中央台四川记者站呆了几十年,马上就要退休了,但却有一个地方没有去过,这就是巴中。因此,在2012年春节前夕,出发前往巴中,弥补我人生中最后一个空白和遗憾。

  从地图上看,巴中在四川省的最北端,是四川省最著名的“老,边,穷”地区,过去只所以一直没有去巴中,原因是交通太不方便了,坐汽车至少整整走两天,全在深山峡谷中穿行,如果还要下基层,来回整整一个星期全花在路上了。不过现在好了,通了高速公路,全程只需要6个多小时。

  早上8点,从成都城北汽车总站上车,一路上穿绵阳,过广元,天空乌云盖顶,阴冷昏暗,好在一路顺畅,尤其是过广元以后,崇山峻岭之中一座座高架公路如天之彩虹,飞架南北,“蜀道之难,难以上青天”的历史已彻底改观。

  到巴中已是下午三点,我们住的明珠酒店,在巴中城内的主干道——江北大道上,这里几乎聚集了巴中市的所有的党政机关和主要部门,也属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脸面”。但现在市里正在对主干道搞“光彩工程”,每座楼外面都搭着脚手架,整个城里到处都是工地,塔吊林立。造成雨天到处泥泞,几乎无下脚之处。我猜想, 这样下雨还是有幸的,虽然回到宾馆里,满脚都是黄泥,但毕竟空气中灰尘不大,如果遇上长期干旱和睛天,汽车一过,肯定满城黄土飞扬,遮天蔽日,不用说pm2.5,就是pm10也严重超标了。

  这种情况,几乎在我们所到的每个县城,每个乡镇都普遍存在,尤其是越到乡镇一级,脏乱差越惊人。许多乡镇我们都是匆匆路过,往往大塞车都发生在这里。原因是街道过于狭窄,很多场镇严格意义讲毫无人立足的环境,靠人强行在河边打桩,在山边挖岩,紧紧地公路两旁修起两排长龙房屋长阵,而且大量的房屋还在修建,多在公路旁堆起沙石和砖水泥等,把整个小镇全泡在泥泞之中,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脏乱归脏乱,生活归生活,照样悠哉游哉地过着他们的小日子。

  这就是我们在许多小镇上看见的,请客和办酒席的场面随处可见,十几桌,七八桌,当街而坐,使本来就狭窄的街道更加狭窄。而且有意思的是,每家都要租一座充气彩门,两台鼓风机使劲地鼓着,鼓起一道圆柱红门,门两旁各有一只充气狮子,门上一对黄龙戏珠。这里酒席越办越多,除了婚丧嫁娶之外,还有孩子当兵读大学,家里建新房,都要请客。由于请来的亲戚朋友都要送礼,我问了一下价格,最少100元,还要加上10元钱的见面礼和鞭炮,一场酒席,光鞭炮就要收一大堆,几个小时不停地放,更使小镇乌烟瘴气。

  到巴中之前,我参加省里一个会议,得到的数据是:现在全省每年水泥产量约2亿吨,平均每年每个人要消耗2吨以上的水泥,我还很惊讶,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看看巴中,才明白了这么多的水泥用到了那里。包括公路,我们路过的地方,几乎很少看见不修路的,沿着一条江河走,几十公路可以看见好几个正在开工建设的电站,河里随时能见到采金船和采沙船。

  这样的建设速度,好处是变化大,旧貌换新颜。去巴中时,长途汽车上我座位旁边是一个女大学生,她不过半年没回家了,到了家乡,下了车后也大呼大叫,到处都不认识了;缺点是,环境难以承受之重。几天的采访,几乎全是在泥泞之中度过,但我内心里充满期冀,希望几年后能再来巴中,看到一个全新的社会。

责编:贾璇 来源: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