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ssdsdf.jp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最新消息

90后农民工回乡抗旱:为了135个小学生喝上放心水

中广网 2010-04-08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水、学生

孩子们排着队接水

  中广网贵州4月8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孟海 潘晴霞)贵州省独山县董岭乡飞通希望小学座落在喀斯特山峰高高的山顶。离董岭乡政府驻地只有十多公里的路程,但记者的越野采访车却在崎岖的石路上向峰顶艰难爬行了一个多小时。这个由深圳援建的希望小学,由于地处莽莽群山深处,交通闭塞,在西南百年大旱中率先遭遇巨大困难:今年开学后,全校135名小学生出现了饮水困难,一度面临全面停课的危险。

  记者在学校里的操场里遇到19岁的柏华洪完全是偶然,只见一个衣服破旧的青年牵着一辆马车缓慢而有点艰难地向飞通小学的大门口走来,那马十分瘦小,和牵着它的主人一样看上去让人感到有些单薄。马车上牢牢捆绑着一个滚圆的旧油桶。正当记者好奇的看着这辆马车和它的主人跨入学校大门时,耳边响起的是在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整齐的喊声:“柏哥哥送水来了,快去接。”一群孩子的手上呼拉拉突然拿出了一个又一个空矿泉水瓶,向马车飞奔而去。原来,这个叫柏华洪的少年是在为孩子们义务送水来了。一次让记者久久不能平静的采访由此展开 ……

柏华洪和父母在家里

  出生于1991年的柏华洪就是当地人,也曾经是飞通小学的学生。2006年毕业于独山县职业学校后一直在广东的工厂打工。去年12月底回到董岭乡尧勤村的家里。他很喜欢在外省的生活和工作,和老板商量请假没被批准后忍痛放弃了工作回乡,原因只有一个:他家乡遇旱灾了,他的家所在的尧勤村的所有父老乡亲吃水遇到了巨大困难。他原本想,回到家里帮助年迈的父母和村里的困难户度过旱灾后就回广东找工作上班。然而旱情的严重程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回忆说:“当时回来后,由于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很多人在缺水严重的情况下,竟然喝起了浑黄的岩浆水。”于是他的生活就只剩下了一件事情,拉着家里那头瘦弱的小马,找水拉水,给缺水的村民,尤其是孤寡老人免费送水上门。

  柏华洪的计划是,也许旱灾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等过完年他就可以和村里的同伴重新踏上去沿海打工的路途,他说他现在特别想去浙江找工作。然而旱魔却一天比一天疯狂,春节过完了,大年十五过完了,人畜饮水的困难程度却一天比一天加深。村里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几乎全都出外开始了新一年的打工生活,很多原来没有去外省打工的村民为了避开旱灾带来的农业减产与绝收导致的收入降低,也纷纷踏上了出外打工的路途。

  然而这时,柏华洪却发现了另外一个更让他揪心的难题:就在村子旁边的飞通小学开学了,开学第一天全校师生就面对饮水困难显得一筹莫展。由于飞通小学是当地几公里范围内唯一的小学,绝大多数学生家里距离学校很远,来回需要几个小时,所以中午都是在学校煮饭吃。但是学校附近所有的水池和小溪早就完全干涸了,取水煮饭和饮用水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在学校工作了30年的李仕辉老师仍然心有余悸:“每天我用摩托车从5公里以外的家里带两桶水上学校来,但是根本不够用。全校的老师都是轮流到学校附近找水,但是学校只有7个老师,如果出去两个老师找水,学校就会有班级停课。事情发展到最困难的时候只好用黄泥巴水稍稍过滤一下就用来煮饭菜。还有岩浆水,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卫生,但是顾不上了,全校135名孩子要吃饭……”

  这一幕柏华洪也看见了:“这些老师和孩子真是太苦了,我必须想办法。要不他们就只有停课。”柏少洪拉着他的瘦马车开始从每天早上7点半出发,到5公里以外的水源点取水,然后运到学校供学生取用,每一趟来回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下午3点学校放学以前,柏华洪至少可以来回两三趟为学校运水,135名孩子的基本生活用水终于得以保证。

  25岁的学校年轻女教师蒙秀演说:“全靠了小柏,要不我们可能已经停课了,我们学校提出每车水给他30元钱,塞给他好几次,他都坚决不要。”柏华洪的回答很朴实:“学生太苦了,我怎么能要钱?”他说他现在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拉着水进学校后,亲自把每一个孩子的空矿泉水瓶灌满。

  孩子们也把柏哥哥看作了他们离不开的亲人,每一次课间时间,大批的学生总是整整齐齐的站在校门口,期盼着柏哥哥牵着的马车出现。一天又一天,旱魔迟迟不去,一趟又一趟,柏华洪的马车总是及时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送到孩子们面前。给孩子们送水,几乎成了柏华洪每天7点半到下午3点唯一的事情。在学校大门口开小卖铺已经有七、八年的黄菊芝提起柏华洪眼睛就红了:“别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他留下来了,学校的孩子吃水全靠了他,他是个好人。”

  由于地处偏僻,柏华洪家也是十分贫困,至今一家人还居住在两间破旧的土墙房子里。出外打工,是柏华洪一家最大的收入。但为了孩子们的用水,他选择留了下来,旱魔一天不走,他说他就一天不离开这里。他说,现在这种时候,除了孩子们需要他,村里的孤寡老人也需要他。

  19岁的青春年华,他有着无限梦想,他说等旱灾过去了,他就会去沿海继续找工作,他特别想到浙江去,听说那边的工作要好找一些。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企业家。

责编:陈江南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旱情概况更多>>

6.jpg西南五省市遭遇旱灾

最新报道>>

灾情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