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播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列表
郭明义53次无偿献血感动民众 激起"爱心传承"
中广网 2010-09-02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53本鲜红的无偿献血证整齐地摆在抽屉里。鞍钢集团职工郭明义20年献血53次,相当于人体极限献血量的6万毫升。在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同时,深受感动的工友纷纷聚到他身边,成立献血队传承这份爱心。
今年51岁的郭明义是社会公益活动的热心人。1990年他第一次参加公司组织献血,因为心里紧张,被扎了两针才抽血成功。同事笑他:"30多岁的人了,抽血还害怕",可郭明义却因这次经历提高了对献血的认识。在鞍山市血液中心的采血室里,从此经常看到他的身影。
一开始,郭明义总是静悄悄地来,献完血后便无声地离去,直接返回岗位工作,没有告诉任何人。几年后,他将每年献血一次增加到每年两次(义务献血最高限额)。有一天,他从电视上了解到血小板能够抢救失血过多者并对血液病患者有显著疗效,而且献血者的身体48小时就能恢复正常。郭明义心里一算账,"还是献血小板来得快,效果好",从此他每月都主动到血站献血小板。
躺在血站的采血床上,郭明义两只胳膊被插上针管,看到血液从左臂抽出来,经提取出血小板后又被输入右臂,老郭就像看到自己血液流进病人身体那样高兴。直到这时,频繁到来的郭明义才引起血站的注意。工作人员统计郭明义的献血记录发现,他在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的个人献血量摇摇领先,截至2009年底,老郭累计献血60000毫升(包括献血小板折合成的献血量在内,献一个治疗单位的血小板等于献800毫升血)。这一数字相当于正常人体全身血液量的10倍,如果按平均800毫升血液能挽救一个生命来算,郭明义的献血可帮助75名病人。
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浆储量不足,郭明义想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萌生了组织大规模献血的想法。他自己动手写好倡议书,进班组、到岗位,与工友面对面宣传。深受感染的工友纷纷响应,100多人一次性献血20000多毫升,缓解了全市临床用血告急的局面。
坐落于鞍山市的鞍钢集团曾是雷锋工作过的地方。如今,郭明义几乎成为当地公益事业的形象代言人,由他带起的爱心热潮接连不断。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1300多名工友跟随他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并有1人配型成功,成为全国第1066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出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00多人追随加入。2008年,郭明义发起成立了鞍山市第一支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者应急队。2009年底,郭明义组织的捐资助学"爱心联队"已累计参加1700人,捐款十几万元……
今年2月9日,以郭明义名字命名的鞍钢矿业公司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队正式成立,600多名公司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员加入,当天就无偿献血30000多毫升。郭明义说,看到这么多好心人能加入到爱心传承中来,这是他的最大幸福。(王炳坤 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