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X147.gif
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最新动态 / 图片报道 / 记者手记 / 见证·崛起 / 崛起时刻 / 信念相册 / 心系玉树 / 农村建设 / 城镇建设 / 基础设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见证·崛起——5·12两周年
[见证 新生]地震灾区志愿者朱源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广网    05月07日 17:3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汉源5月7日消息(记者张毛清 通讯员陈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地震灾区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采访一周,可谓每天都在转“弯”抹“角”:汉源县地处深山峡谷地区,出门抬头就是弯道,弯道背后就是角落。

    在这片古老的深山丛林里,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上,有一群年轻的志愿者,他们用青春衬绿了荒芜的土地,用欢笑唤醒了沉默的百姓;他们不取分文远隔千山万水从湖北来“填”四川,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迈开了他们人生特定的第一步。

    志愿者朱源理说,这一步学名叫奉献,小名叫踏实。

孩子笑了,志愿者笑了,地震灾区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孩子笑了,志愿者笑了,地震灾区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一、初入川,苦难历练胆识

    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的朱源理,2008年参加西部计划,现服务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林镇。

    去年的这个时候,毕业前他继续法语的学习,准备申请去法国蒙特利埃第三大学继续深造。

    而人生的轨迹就在去年的5月发生转折,她不仅没有走出国门,而是更加坚定地走进了内地,走进了地震灾区。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第三天,朱源理他们便成立了“进川救灾”的网络QQ群,短短数日就发展到相关群落14个,并且也建立起了一个小具规模的抗灾论坛,成都的志愿者及时反馈一线的政策和情况,他们在后方负责调配、联系、统计、审核人员和筹集、分配物资等,不到3天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明确分工的组织。随即,他们与成都红十字会志愿者联络上,顺利加入了建立医疗救助站的行动中,此时,人员与物资的转送已经正常运转,可成都却没有一个接应调配的合适人选,经过几个负责人讨论和与家人的协商,决定由他前往并担任成都负责人。

    19日清晨,当她抵达成都双流机场时,一份沉沉的使命感压在肩头,此后近半月四川之行,他们陆陆续续从全国各地招集了近百名志愿者包括医护人员、退伍军人、户外登山爱好者,协助成都红十字会分别在安县的迎新、桑枣、沸水、绵竹遵道四个地点建立了医疗救护站和救助小分队。

    朱源理说,亲临灾区,带给她的又是完全不同的心灵震撼。真的很难以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形容那几天,我所看到的,最真实的四川,最真实的地震之后的四川,最真实的地震之后坚强的四川。

    作为一个在校学生,面对这样的灾难,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无助,在从成都到绵竹的路上,你便能清晰地感受到灾难的痕迹——高楼变成矮楼,矮楼变成危楼,危楼变成废墟……送完物资,完成接收手续,去当地的希望小学——遵道镇中心小学看了看。在一片危楼中,一块小黑板上面画满了孩子们的涂鸦,有一句话写道:“我的名字是XX,我想回家,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家了。”

    沿着遵道镇向山上走,到达汉旺镇,所到之处全是一片死寂和扑面而来浓烈的消毒水味。这里都属于重灾区,损毁与死伤都极其严重。但在路上,随处可见的是村民们自发用粉笔或者毛笔纸板写下了“感谢党中央、感谢政府、感谢志愿者”的标语,虽然他们已经失去了家园,都被临时安置在集体的安置点上,但是人们的精神意志在突然的灾难面前更加坚强。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灾区重复着,在灾区,他们随时随地都能遇到不同类型的志愿者,虽然素不相识,但在那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为共同的目标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着:一同亲身经历过余震的危险,一同度过可能被隔离在疫区的生死考验,也一同被小学整体坍塌死伤数百人的悲惨场面震惊得哑口无言,一同在不眠不休的连续作战后享受午夜的晚餐,一同被队友亲自施针吊瓶,用沙哑的嗓音相互安慰。

    朱源理说,这段日子让她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难题,面对自己何去何从种种机遇,如何取舍?如何衡量?她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从来没有这么清晰过,那就是为最需要帮助的人们服务,到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秦杉      
见证·崛起——5·12两周年 更多>>
城镇建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