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博鳌要闻 | 论坛简介 | 图片传真 | 精彩视频 | 会议日程 | 现场播报

权威声音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权威声音

吴敬琏:当前应更重结构优化

中广网 2010-04-08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8日电(记者李生东 白洁纯 阳建)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刊》撰文指出,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必须正确处理短期稳定和长期稳定之间的关系,短期经济政策解决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问题,目前必须赶快把注意力和工作努力转向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即转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吴敬琏指出,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流动性和短缺只是一时现象,它的根源是原来资产杠杆化,危机前的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必须正确处理短期稳定和长期稳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危机发生发后,各国宏观经济当局通常都会立即通过扩张性短期政策注入流动性,维持经济的运转和防止市场崩溃;会设法去改善整个经济的运行机制,并注意掌握火候,在市场信心得到恢复的情况下,择机从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退出。而各国的救急措施,此时又形成了短期政策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冲突。

    中国也存在同样的矛盾。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以超常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4万亿”投资和近10万亿元的银行贷款形成的巨大需求,拉动了GDP增长率的迅速回升。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了GDP增长的“V”形回升。现在的问题是,从更长时间跨度看,能否保证今后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另一个“V”字,“二次探底”,出现人们所说的“W”形走势。吴敬琏说,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

    吴敬琏指出,中国宏观经济之所以出现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和资产泡沫形成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采取了一种靠资源投入和净出口(出超)拉动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短期经济政策是解决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中的问题。只专注于短期经济政策,用注入流动性救市而忽视长期问题的解决,将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弄得不好,别人在“去杠杆化”和消除泡沫,我们却在“再杠杆化”和掀起泡沫,那就会埋下再一次资产负债危机和高通货膨胀的定时炸弹。因此,必须赶快把注意力和工作努力转向长期增长存在的问题,即转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率等方面。

责编:肖妍玲 来源:新华网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