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首页 | 首页 | 先锋人物 | 成就报道 | 女代表风采 | 魅力佳人 | 论坛留言

2010三八节成就报道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列表

她们的命运正在改变

中广网 2010-03-07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成诚摄影报道

 

    海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大批农村贫困女孩的命运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首批553名贫困女孩现已就读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

 

    现在,昌江女孩吉月娟已经适应了五星级酒店的节奏,而在大半年前她还在澄迈一家老爸茶店里打工。

 

    剧烈的反差给吉月娟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能回到校园学习,而且不花一分钱便能学习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到五星级酒店实习,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命运正在发生改变!”不光是吉月娟,所有“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的女孩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重返课堂女孩自己不敢相信

 

    20岁的吉月娟来自昌江七叉,家里较为贫困,和许多同村的女孩一样,她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

 

  辍学后,这位当时年仅16岁的女孩踏上了打工之路,前往澄迈一家老爸茶馆当服务员。

 

  “每天招呼客人,除了倒茶还是倒茶。”回想起当时的日子,她感慨地说,当时每个月仅有300到400元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在一家普通的老爸茶店根本学不到她想要的东西。在她看来,自己所要学的东西非常多,而在老爸茶店里根本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因为贫困,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困惑、迷茫便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之中。

 

  和吉月娟一样,17岁的乐东女孩高春景也有类似的遭遇,去年高春景初中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但由于家庭贫困,她不得不辍学。

 

  “我将来该怎么办?”在高春景看来,她完全有信心完成高中的学业,顺利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但现实击碎了她的梦想。

 

  不仅仅是吉月娟和高春景,许多农村姑娘也曾经历类似遭遇。

 

  2009年8月,这些女孩幸运地获得了一次机会———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要开班,贫困家庭的女孩可以免费上学、住宿,而且还有生活补贴。

 

  “不花一分钱便能学习知识和技能?!”吉月娟当时倍感惊讶,一度不相信这是真的,尽管如此,她还是很珍惜这次机会报名了,同年9月她重返了梦寐以求的校园。

 

  不光是吉月娟,许多女孩面对这次机会都不约而同地用“不敢相信”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去年9月553名女孩重返校园。

 

 

  人生转折重返校园获益良多

 

  23日上午,记者前往三亚红树林酒店见到了正在实习岗位上的“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学生。

  在酒店餐饮部门实习的吉月娟正在忙着招呼客人,她的普通话非常标准,全然没有地方口音。她说,没有进入学校之前,自己的普通话很一般,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现在感觉自己的普通话已经大有长进了。

 

  省经济技术学校有关人士介绍,学生们刚刚入学的时候基础很差,许多人的普通话非常不标准,沟通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同时,还有许多不好的习惯,有的学生上自习时习惯蹲着、穿拖鞋、有的甚至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喜欢光脚等等,这样的不良习惯非常多。

 

  在文化条件上也不尽如人意,张老师举了个例子,他说,刚入学时,她们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领域一无所知,许多学生认为酒店就是喝酒的地方,饭店就是吃饭的地方。

 

  “只能从头开始,一方面教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纠正生活习惯。”张老师说,经过2个多月的强化学习,学生们都大有长进。

 

  乐东学生胡晓芳说,重新回到学校后,学到了礼仪、酒店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大家都长了见识。

 

  脱胎换骨获世界级酒店认可

 

  去年11月底,学校组织“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学生进行假期实习。150多名学生来到三亚红树林、凯莱、天域、宝宏等知名酒店进行实习。

 

  在红树林酒店,记者了解到参加实习的学生都已经能胜任各自的岗位,在红树林酒店西餐厅实习的高春景说,刚开始来酒店实习的时候,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工作放不开,现在好多了,已经能胜任工作。

 

  在宝盛海景酒店有20多名学生在这里实习,该酒店房务总监任亮介绍说,实习的学生主要负责房务工作,刚刚进入酒店实习时很不适应,酒店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些孩子接受能力很强,现在已经上手了,可以胜任相应的工作。

 

  亚龙湾红树林人力资源总监王晓介绍说,这批实习生在学校内进行了理论学习,在实习前学校还专门组织了培训,因此很快能适应工作,难能可贵的是,这批学生能吃苦耐劳,深得其他员工的好评,希望并欢迎她们将来再次回到酒店实习。

 

  据了解,不光是红树林酒店,凯莱、天域等三亚一线酒店都对学生们评价很高。

 

  记者对话大家都称非常幸运

 

  实习期间,高春景每个月有600元的实习补贴,“我第一次拿到工资的时候很激动。”高春景说,当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非常幸运。

 

  她说,和同龄人相比她很幸运,在她们老家,女孩一般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留在家里务农,到了出嫁的年纪就结婚了,这样的生活轨迹是相当平淡的。

 

  她说,现在重新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而且掌握了不少知识,将来自己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到更高、更好的平台上去锻炼,用努力迎接灿烂的人生。

 

  吉月娟说,自己身边有很多同龄的朋友,她们初中毕业后都到内地打工了,在工厂里很辛苦,她们也渴望有这样的机会重返校园,相比于她们,自己非常幸运,不仅重返校园,而且还能到五星级酒店实习,开拓了视野。

 

  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学生经过实习后对外语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学生利用夜间休息的时间补习外语,因为她们知道,将来进入国际酒店工作,不会外语意味着只能当最底层的服务员,很难有进步的机会。

 

  “我很珍惜现在的一切。”她说,她将通过努力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记录成长实习补贴寄回家里

 

  李妹1000元、王飞1000元、胡秋英700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汇款登记单,上面记录着春节前学生们往家里汇款的数额。

 

  来到三亚实习,她们每个月都会有600元的实习补贴,到春节前刚满2个月,每位学生有1200元的补贴。跟随学生们一同来到三亚的老师介绍,这些补贴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应该是她们人生中第一笔收入,她们格外珍惜。

 

  学生们来到三亚将近3个月,除了在单位实习,其余的时间都在宿舍里度过,她们对每一项开支都极为节省,除了买一些日用品外再无其他消费,每个月拿到补贴后都存进银行里。

 

  虎年春节临近,学生们找到了老师要求帮忙把钱寄回家里,因为她们中还有很多人不熟悉如何到银行办理汇款业务。

 

  老师告诉记者,当学生们把钱交到老师手里时,许多人都感动了,没想到学生们竟如此节省,许多学生每个月的开支仅有100元,她们把剩下的钱都寄回了家里。

 

  学生们把朴实带到了工作岗位之中,学生们的岗位多数为酒店房务,按照酒店的规定,客人退房后遗留在客房内的东西要上交,学生们在客人退房后打扫房间时常常会看到客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她们都会上交酒店,有时候甚至连客人没有带走的半个西瓜等水果都上交,这令许多人感慨。

 

  “她们改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保留下了勤劳朴实的品质。”老师们说,学生们能做到这些,大家都感到很欣慰。

 

  由于工作的关系,学生们虎年春节并没有回家,而是坚守工作岗位,在她们许多人中,还是第一次在外过年,许多女孩一听到鞭炮声就哭了。

 

  “孩子们很不容易,3个月来非常辛苦。”老师们介绍,3个月艰苦换来的是成熟和进步。

 

  省妇联评价“励志班”是培育新型女农民重要平台

 

  海南省妇联发展部部长吴育平介绍,2009年,全国妇联、农业部发布了开展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围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农村妇女的特点和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合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内容。加强对农村大龄女童(16岁-18岁)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生活技能培训,增强她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和妇女就业需求,联合教育部门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适合农村妇女的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年龄较轻、素质较高、现代意识较强的新型女农民。

 

  之后,省妇联响应全国妇联的号召,在全省启动了“万名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事实上,“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是“万名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吴育平说,关注妇女发展是妇联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一直以来,省妇联联合省扶贫办每年都要对农村女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在上村入户的走访调查中,省妇联了解到,农村许多女孩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只能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这些大龄女童有的在家务农,有的外出打工,但是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无法更好地脱贫致富。“当时,我们意识到,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女农民,要从这些大龄女童抓起。要提前对这些未来的母亲进行培训。”吴育平说,2009年3月份,省妇联联合省扶贫办、省经济技术学校等开始筹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


  自那时起,省妇联动员基层妇联组织,发动贫困家庭的大龄女童报名。“由于妇联组织没有专项资金,我们是借钱借力才搭建起这个平台的。其中,省扶贫办拿出76万元进行资金支持。”吴育平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9月,省经济技术学校首届“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顺利开班,招收了来自我省16个市县的贫困家庭的553名贫困大龄女童。

 

  吴育平最后表示,“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是培育新型女农民工的新尝试。作为“万名新型女农民工培训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培育出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女农民,让农村贫困女孩真正能得到看得到、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责编:卜建雍 来源:南国都市报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