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邓建军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进入中广社区】
中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 从一名只有中专文凭的普通技工成长为世界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型工程师;从面对一台故障设备的束手无策到主持新园区9条生产线、近千台大型设备调试工作的从容不迫,技术工人邓建军用持之以恒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行动,阐释当代工人如何在平凡岗位上造就辉煌业绩。
邓建军,1969年生,江苏常州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他冲击纺织机械领域世界难题的技术创新之举,被外国专家叹服为“中国功夫”。这位来自华罗庚故乡——常州金坛市的中专毕业生,在工作的20多年里,获得了自己从未奢想过的荣誉,从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
今年1月,邓建军再次获得“全国纺织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月,黑牡丹公司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工程:全部5个老厂区,9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将在6个月内全部搬迁至投资20亿元的天宁科技园,邓建军是这项浩大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未来3年内,除了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外,邓建军还要负责科技园内新兴及新能源产业、都市产业的运营开发。邓建军说:面对市场竞争、面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升级,他只有不停奔跑。
与成功的现在相比,邓建军刚进厂不久的一次工作经历竟然是那样的苦涩。1988年,19岁的邓建军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常州黑牡丹公司做电工。一天夜里,邓建军接到了车间打来的电话,一台由他负责保养维修的机器出了故障。接到电话后,邓建军立即赶到厂房,经过几个小时的检测,始终束手无策。在工友们质疑的眼神中,邓建军一路小跑,请来了一位老师傅。只用了10多分钟,老师傅就修好了机器。事后有人悄悄地告诉邓建军,因为维修耽误了过多的时间,厂里一下子就损失了好几千元。
起步阶段一连串的困惑和挫折,让邓建军陷入沉思:有技术才有底气。如果一名职工没有能力为企业攻坚克难,又怎能为企业发展出力呢?
重压之下,邓建军给自己订下了强制学习计划,每晚必须看一个半小时的技术书籍和有关资料。几年下来,他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后来,他又用惊人的毅力跨越了英语和德语的障碍。终于,厂里1000多台(套)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他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