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海洋纪事之九:黄河在这里融入大海
图片集锦
更多...
[连线]荣成:中国海洋渔业的风向标
身到蓬莱既是仙:感受蓬莱海洋旅游
南海报道组与海洋亲密接触
保护红树林迫在眉睫
中国海洋纪事之九:黄河在这里融入大海
中广网 2008-09-1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沈剑华 柴安东)坚持可持续发展,抛弃竭泽而渔,黄河入海口以新的发展理念,使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在冲撞中实现融合与发展。

  点击收听

  在黄河的入海口山东东营,本来应该呈现蓝色的海面在这里却是一片令人惊叹的黄色!海天两色的独特海景,让到过黄河的人无不心生感叹。黄河裹挟着从黄土高原奔流而来的泥沙,在入海口沉积造陆,陆地每年向渤海推进两三公里,沧海桑田在这里远远不需要传说中的那么久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被视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东流入海除了带来大量泥沙,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给渤海湾的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培育出了黄海优良的渔场。然而,随着内陆工业的加快发展,海洋逐渐沦为陆地垃圾的排放地,东流入海的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同时,大大小小的截流水库和引水工程,让黄河水入海量骤减,上世纪末,黄河几乎年年断流。加上无节制的滥捕滥捞,黄河入海口一度成了无鱼可捕的海洋“荒漠”。东营市渔政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李国富说:“86年我参加渔政工作的时候,海上渔民捕捞的中国对虾一网都在几百斤到几千斤,梭子蟹、毛虾更是多得不计其数,十年前渔业资源好像突然变得没有了一样,对虾几乎就捕不到了,我突然感到海洋和陆地一下子冲突这么激烈。”

  为此,黄河流域加强了对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严格控制沿河各省的引水量,每年实施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确保黄河入海流量;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海洋综合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体系,要求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直接对辖区内入海河流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负责。而正在实施的“渔业资源修复计划”,山东共投入1.6亿元,每年都在海岛、海湾及重要海域大量放流对虾、海蜇等经济鱼类;同时,把报废渔船沉入海底建成人工渔礁,在海岸带大量繁育海带等藻类,在日渐荒漠化的海底建成了551公顷的“海底森林”。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鲁小兵说,海洋绝对不是沿海人的海洋,而是所有地区和省份的海洋,而海洋这片蓝色国土,逐渐取得跟黄色国土一样的尊用和保护。鲁小兵说“健康、生态的海洋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保护好、开发好我们的蓝色疆土,关键就是适时调整好我们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培育生态、高效的海洋经济。”

  在黄河入海口的一个小渔村,现在正在休渔期,海面上看不到一个渔民在打鱼。渔民张荣起说,他们吃够了滥捕乱捞的苦,现在黄河入海水量有了保证,鱼虾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他们的收入也是一个劲儿的增加。国家有投资,放流,梭子蟹、海蜇、各种潮虾,原来能打到3万斤,现在能打到10万斤,收入现在能达到40万。

  去年以来,山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460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近五分之一。渔业产量、产值和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在以工农业为主的陆地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中,山东全国“渔老大”的地位日渐巩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经济重要的绿色增长点。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冯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