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改革30年 重庆人才人事工作成效显著
改革30年 重庆人才人事工作成效显著
中广网    2008年11月13日 13:41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重庆11月13日消息(记者刘湛 实习记者谭科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进步,重庆市人才人事工作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了“一大飞跃、两大进步、三个从无到有、四个全国前列”。

    一大飞跃:人才队伍建设飞跃发展。一是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摘掉“臭老九”帽子,到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才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增强。二是人才规模逐步壮大。截止2007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20.9万,位居西部第四位,其中党政人才1 2.7万人,比1978年增加8.2万人,增长近2倍;专业技术人才92.6万人,比1978年增加70.9万人,增长近4倍;此外,还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52.6万人、技能人才204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 59万人。三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全市党政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2万人,占总数的87.6%,比1978年提高84.3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43.7万人,占总数的47.2%,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3468人,占总数的7.9%,人数和占比均创下历史新高。

    两大进步:一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公务员制度,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坚持“凡进必考”,推行“阳光面试”,直辖以来,共公开招录公务员20624人;积极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自2006年实行公开招聘以来,共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225人,通过直接考核招聘特殊紧缺高层次人才300余人;推进以“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走上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二是人才资源配置取得重大进步。彻底打破过去统包统配的人才资源配置格局,转变到市场化配置形式,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各级各类人才市场114家。自1992年人才市场成立以来,各类人才进入人才市场进行择业就业人数达1034万人次,实现择业就业人数达320万人;近三年来,平均每年进入人才市场进行择业就业人数达178.6万人次,实现择业就业人数达51.2万人。

    三个从无到有:一是博士后工作站从无到有。直辖以后,重庆市被原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管理工作试点省市,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857人,全市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达到76个,在站博士后人员353人,其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5个,高校博士后流动站41个,有效地推动了重庆市产学研的一体化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出站人员中有79.5%留在重庆市工作,绝大多数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二是人才市场从无到有。重庆人才市场建设已形成了以“重庆人才大市场”为龙头,以国家级的“中国重庆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为依托,以“重庆人才公共信息网”为拓展,以区县人才市场为基础,以民间人才交流机构为补充的立足本地、覆盖全市、面向全国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三是高层次人才从无到有。全市共有“两院”院士30名(含柔性引进20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0名,有突出贡献专家6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340名,高层次人才数量位居西部第三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3855名。

    四个全国前列:一是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重庆在全国率先完成人事争议仲裁地方性立法工作,在市和区县两级建立健全仲裁领导机构和专门的工作班子,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规范有序,被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二是人才人事政策法规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较早颁布《重庆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条例》、《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三个地方性法规,人才政策法规健全程度和层位居于全国前列。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推行了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制度和分类管理的岗位制度,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分配形式,全市99%以上的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99%以上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四是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整合“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调生”、“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等多个方面的人才项目,启动实施“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从资源整合、选派机制、政策统一、经费扶持和就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创新,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赵净      
策划 更多...
标题:[专题]全国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发展之路
图片报道 更多...
改革开放三十年五大学习热
从30年工具变迁看海关事业发展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