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从30年工具变迁看海关事业发展
从30年工具变迁看海关事业发展
中广网    2008年12月24日 09:16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海关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些已经或者正在慢慢消失的事物,成为海关事业发展的见证者。 

  千里传递的贸易数据软盘

  刚开始,计算机主要应用在征税、统计等海关业务环节中。由于当时仅仅是单机,没有网络,全国各地海关只是把报关单数据录入计算机,数据存放一直是分散的。海关总署要得到这些数据,必须通过磁带或微机5寸软盘拷贝过来后再汇总。

  举例来说,苏州统计好的贸易数据用软盘拷贝后,先要乘半天的火车到南京海关进行汇总,然后再由南京海关派人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将软盘送到北京,由海关总署汇总后对外发布。

  1986年后,全国海关进出口贸易量不断攀升,贸易统计数据量也井喷式增长,汇总这些数据编制出全国海关的贸易统计月报、年报成了很大的问题。

  1988年海关总署组织开发了海关自动化报关系统,涵盖了从货物抵达后的舱单申报、报关申报、审单、查验放行,到最后的贸易统计理单的全过程,使海关的核心业务--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处理完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这一系统在全国海关的推广使用,基本实现了我国海关报关业务的计算机化。如今,每月海关总署贸易统计数据准时对外公布,成了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

  纸质的转关关封

  “关封”顾名思义就是海关做的封条。以前进出口货物从一个海关转到另一海关,怕途中被人调包,就要贴上封条。

  葛云龙,从业近20年的资深报关员。他告诉记者说,以前在昆山办理进口转关时,要先向上海海关申请,上海海关同意转关申请,再到苏州海关驻昆山办事处申请转关,昆山办事处盖章同意并发纸面回执给上海海关后,上海海关将整套资料封起来,预录入相关数据,再将货物和单证转到昆山。然而,纸质的转关关封容易伪造,关封并没有封住走私。

  我国海关上马转关系统后,对于转关货物的相关信息,转出地海关和转入地海关之间完全能够通过调阅电子报关单数据,得到准确快捷地传递核实。

  目前,海关总署推广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通关模式,企业在货物进出口时,可以自主地向其属地海关申报纳税,而在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这样就将口岸功能延伸到内陆。

  防伪标签、防伪检测灯、防伪检测笔

  这些老物件当初登上历史舞台,都是为了打击利用“三假”(假单证、假批文和假印章)走私、骗汇、骗退税。因为在那个年代,有众多的书面证明材料。纸面防伪在造假技术面前应接不暇。

  1998年,由我国海关牵头,一个依托国家电信公网的跨部门、地区、行业,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与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横空出世,实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间与大通关流程相关数据的共享和联网核查,同时也宣告着眼于纸面的防伪手段退出历史舞台。

  正在消失的纸质加工贸易手册

  《加工贸易手册》是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的凭证之一,是近30年以来海关对加工贸易监管的主要方式。

  随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传统的纸质《加工贸易手册》已显现其缺陷,比如手册周转困难,易丢失,不能同时在不同口岸报关,已不适应企业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贸易成本的要求,也不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随着海关总署实行加工贸易纸质手册电子化,沿用20多年的加工贸易纸质手册将逐步“退役”。企业在加工贸易手册备案、通关、核销环节均采用“电子手册+自动核算”的模式在网上轻松办理。此项措施的实施,将显著增强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通关的便利性,企业在通关过程中将结束必须随身携带加工贸易纸质手册的历史,并且可以实现多个口岸同时通关。

  正在消失的纸质报关单

  以往,报关员在报关时拿着大摞大摞的各种报关单证是报关大厅里常见的“风景”。报关单甚至被认为进出口业务的标志。

  然而,这张风光一时的纸质报关单现在也是英雄迟暮。如今在上海,通关无纸化改革已扩大至上海海关所有海、空运(含快件)出口业务现场。上海海关共对37家试点企业的8844份出口报关单采取“无纸通关、企业单证自存”模式办理验放手续。

来源:新华网    责编:赵净      
策划 更多...
标题:[专题]全国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发展之路
图片报道 更多...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现场
改革开放照亮中国
我的亲历:厦门跨海大桥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