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改革开放三十年:“快去快回”的感觉真好
改革开放三十年:“快去快回”的感觉真好
中广网    2008年12月19日 19:44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新疆12月19日消息(记者邱朝平)一九八五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在一个偏僻的乡政府任财政组会计。乡里到县城有二十多公里,一条宽不到三米且盘山绕岭蜿蜓崎岖的泥沙小道是连接外面的惟一通道。在这条小道上,十天半月很难看到一辆汽车,偶尔行驶的只是拖拉机,人们基本上是步行,骑自行车的都极少极少。

    县局规定,每个月的五号以前,一定要上交前一个月的会计报表,否则是要挨批评甚至是扣工资扣奖金的。对我来说,送报表是一件很辛苦、很麻烦的事,因为当时没有班车和其它交通工具,除了炎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有时会厚着脸皮向别人借一下自行车或千载难逢地搭一下乡里那辆破烂不堪的北京牌吉普车,大多数靠的是两条腿,而且不管刮风下雨,一大早就要出发,还要带好衣服、毛巾、牙刷、雨伞等物品,做好在县城住一晚的准备。每次送报表向乡领导请假,乡领导都会交待一句“要快去快回啊”,久而久之,这“快去快回”却变成了我的外号,乡干部常常这样叫着拿我来开心。

    到了一九九一年,小道拓宽了一些,陡坡也降低了许多,变成了有点模样的沙石公路,加上乡里又购买了一辆丰田农用双排带斗小货车,我也搞到了一辆半新半旧的自行车,去送报表搭乡里便车的机会更多了,就是自己骑自行车去也轻松多了、从容多了,但在一般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回来也是蓬头垢面,一身的尘土和汗酸味。一九九九年,县里对县乡公路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各条线路的经营权被拍卖,于是,不少民间资金投入到公路上来了,管理公路的力度也明显加大,除了有专人养路护路,还开通了到乡里的短途班车,上午下午各一个来回,我送报表自然也更方便、更快捷、更舒服了。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家对乡村公路的建设非常重视,并把它看成是一项富民工程、文明工程、造福工程,投入的资金日益增多,现在,不但县乡通了公路,而且乡乡、乡村、村村之间也通了公路,全是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面,各种各样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们进县城、到市里像上山砍柴、下地干活、菜园里摘菜一样方便,就像我的外号一样,去哪里都可以实现快去快回。

    多年前我就调到了县局工作,但老家在乡下,父母也在乡下,每次我要回去,不会有丁点的厌烦、畏难情绪,就如在城市坐公共汽车从东街到西街一样,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只不过看到的不是林立的高楼大厦,而是青山绿水、田野村落,呼吸的是粘稠稠甜润润的清新空气,有一种游山玩水的兴致,回来时心里总会产生一种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自己的感觉真好,快去快回的感觉真好!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王腾腾      
策划 更多...
标题:[专题]全国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发展之路
图片报道 更多...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现场
改革开放照亮中国
我的亲历:厦门跨海大桥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