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改革开放30年:云岭高原上的追云者
改革开放30年:云岭高原上的追云者
中广网    2008年12月05日 15:19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昆明12月5日消息(记者贾宜超 通讯员邓瑜 李尧 韩富关) 火车司机李正连再过两个月就要离开工作了38年的岗位,至今安全行车200多万公里,连续无任何违章违纪1800趟,回首这38年来走过的蒸汽、内燃、电力“大车”岁月,李师傅依然执着、迷恋着。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李师傅随父亲从甘肃到云南修建贵昆铁路后就留在了昆明,从此与铁路结下了“一世情缘”。蒸汽机车作为当时我国铁路运输的主打机型,运能非常有限。那时云南仅有的一条准轨铁路贵昆铁路是云南唯一的铁路出省通道,运行速度仅有30多公里。云南十八怪中“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就是蒸汽机车时代人们对高原铁路的形象比喻。

    李师傅1970年上了蒸汽机车,刚开始干司炉工,每天与煤打交道。在李师傅眼里,蒸汽机车算得上是真正的“火车”,全靠煤炭烧火把水烧成蒸汽,汽越足火车的力气越大,司炉工把黑黑的煤一铲铲的送进红彤彤炉膛,司炉工的力气大火车的力气也就大。从昆明到曲靖130多公里的路程要烧14吨煤,李师傅每趟车都要把10多吨煤一铲铲的送进煤炉,还要清除炉灰,所以车一停累得就想躺下。而且那时蒸汽机车驾驶室的工作环境也差,李师傅和他的同事经常被说成“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拣炭的,仔细一问是开火车的”。师傅们上车时总不会忘记在脖子上系上一条毛巾,不仅可用来擦汗,也可以擦去机车喷洒出来的煤灰。

    正当李师傅认为要与蒸汽机车和煤灰打一辈子交道的时候,1974年,东风型内燃机车逐步成为云南铁路运输的主力机型。当李师傅完成最后一趟蒸汽机车的拉运任务,坐在内燃机车上的时候,不禁感叹:从煤堆里出来,开上这样的火车,真威风!

    黄昆生在蒸汽时代是李正连机班的学员,他对刚开始接触内燃机车时有着深刻的体会,“内燃机车刚进段那会儿,简直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着各种按钮,听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弄得我们眼花缭乱,但是大家有热情,个个都是废寝忘食的学习机车构造和原理,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蒸气到内燃的过渡。”

    内燃机车功率大,运能高,3000多吨的拉运总重还能在15‰的坡道上以每小时50多公里的速度运行,运输效率是蒸汽机车的好几倍。和蒸气机车相比较,全新的行车安全设备也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过去要杜绝事故只能靠自己,如今机车乘务员上车时就把线路数据存入监控主机,只要通过监控显示屏就能了解值乘本趟列车的线路状况。通过机车信号显示正确操纵列车。司机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不对运行中的列车采取调速,机车自停装置就会自动报警,如果司机还没采取措施,装置便使机车自动停车。“穿着干净的职工,告别白毛巾打上领带,高高兴兴地值乘去”就是内燃机车时代的真实的写照。

    90年代初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发展,李师傅和黄师傅迎来了电力机车时代。李师傅幸运的成为云南第一台电力机车驾驭者,这让他不禁感慨“这才叫火车嘛!”。自1990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云南铁路真正发挥了经济大动脉作用,贵昆、成昆和南昆三条主要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电力机车一时间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运能是内燃机车的四倍,穿着白衬衣开火车和蒸汽机时代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机型的不断变更,车载安全设备也在不断的完善,机车装上了“黑匣子”,只需要一张小小的芯片就能把当天值乘的线路情况显现在显示屏上!

    2007全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同时建成通车的沾昆复线改变了云南铁路的运输历史,昆曲城际列车以1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运行,“一天之内坐着火车来往两个城市4趟”不再是神话。

    “要是允许,我还想开一开速度更快的火车!”已是两鬓斑白的李师傅对火车头依然是那么神往。改革开放30年,云岭高原的火车越跑越快,从当初的30多公里每小时,到现在即将达到的160公里每小时,山区铁路的追云者们也进入了高速时代。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晓凡      
策划 更多...
标题:定西:人一能之我百之 苦干实干换新颜
内容摘要: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定西成了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图片报道 更多...
秦皇岛:向一流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挺进
改革开放30年:物质生活进入品牌时代
30年汽车流变: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