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冰棒包子看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冰棒包子看变化
中广网    2008年11月06日 15:35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乌鲁木齐11月6日消息(记者胡志坚 通讯员超平)我家在偏僻的农村,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年的“五一节”过后,国庆节之前,十天半月会有卖冰捧的叔叔大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捆绑着一只方方的木箱子,里面一床小小的棉被包裹着一两百支冰棒。冰棒是从公社的冰棒厂批发来的,一分五厘至两分钱一支。他们满身尘土沿着沙石小路骑来,有时还要翻山越岭,遇见稍微大一点的村庄就会拐进去,把自行车停在大树下,或是能遮阴的地方,坐在石头上,用草帽扇着风,用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喝几口水壶里的水,放开喉咙,一遍又一遍地叫喊:“冰棒、冰棒,白糖冰棒,绿豆冰棒。”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冰棒的品种只有这两种。其实白糖冰棒用的是糖精,绿豆也屈指可数。一时间,孩子们围过来,父母牵着,端一只碗,兴冲冲笑眯眯地。一支冰棒卖三分钱,到下午所剩无几或冰棒近融化时,一支会卖两分钱或是五分钱两支。父母们大多买一支两支,用碗装着,生怕冰水掉在地上可惜了。孩子们吃冰棒时,先是将剥下的冰棒纸舔了又舔,随后用碗托着,慢慢地有滋有味地吮吸着冰棒,发出“唧唧唧”的声音。家中孩子多的,就一人一口,轮流着吃。装了冰棒的碗,最后还会用凉开水冲一下喝完,喝完的人会露出一脸的惬意和幸福。

  在当时,物资相当匮乏,很少有什么水果,买饼干又要粮票,糖果的价钱贵得惊人,一般的人家除了去重要亲戚客人那里是很少买这些的,也没有这份闲钱来买。而冰棒,可以说是“价廉物美”,天热时作为孩子暑降温的零食,家长是很少反对的,大多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孩子们对卖冰棒的都有一种期盼、一种思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店里副食、果品之类的东西日渐丰盛,粮票也不需要了,人们口袋里的钱好象也多了起来。乡里的赶集日由原来的十天一集改为七天一集、五天一集、两天一集。人们逢集回来,手里除了提着鱼肉外,还有小孩子喜欢吃的时令水果、牛奶、蛋糕等,加上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了冰箱,可以在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冰棒,确切地说应该是雪糕了。推着自行车走村串户卖冰棒已成了一段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地淡忘。

  然而,近年来,在乡村又出现了类似卖冰棒的的情形,只不过卖的是包子馒头,其品种繁多,有肉包、菜包、水晶包、豆沙包、牛奶馒头、开花馒头、杂粮馒头等等。这些人从附近的圩镇来,大多骑着摩托车,容器是保温箱,车上装着电子播放机。在通往乡村、村村、村组之间的水泥路上缓缓地游动,犹如观光看风景。

  “包子馒头”的声音伴着不停变换的音乐,悠扬悦耳地飘荡在田野山间。在田头地角劳作的人们放下手中的活,买几只热气腾腾香喷喷的包子馒头打打点,补充体力,或是买一二十只回去,一家人和米饭稀饭搭配着吃,调调味口;有些整天在小河边钓鱼的老爷爷经常还买来当午餐。

  包子馒头,已属平常之物,但制作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大多数村民是做不好或不会做。这些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细微之处,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不但方便了村民,一天下来,轻轻松松,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

  从卖冰棒到包子馒头飘香在田野乡村,时间跨越了近三十年。表面看,好象是新一个轮回的开始;实质上,是有根本的区别。冰棒,是特定年代人们无奈的选择;而包子馒头,则是美好生活的丰富和点缀,也是一段迷人的风景,一串新时代醉人的音符。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赵净      
策划 更多...
标题:[调研报告]寿光:立足农业 谋跨越式发展
内容摘要: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图片报道 更多...
第一张股票在这里诞生
30年从启蒙到自觉 文学呼唤那份坚守
三十载银行变革 新成就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