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改革开放30年:新疆尼勒克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新疆尼勒克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变化
中广网    2008年12月19日 19:39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新疆12月19日消息(记者张雷 杜磊)从庄稼地里劳作了一上午的艾力,还没有来得及拍去身上的泥土,就走到家里的水龙头前,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大碗自来水。他笑着说:“和三十年前比,这自来水就是矿泉水,我每天都喝上几碗。过去我们一年四季都吃河坝里的水,夏天还好一些,可到了冬季大家就去河里拉冰块化水吃。到了快要融雪的季节,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用马车或大爬犁,把河里冻的几尺厚的冰块往家里拉,那时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堆满了冰块,生怕开春后没有水吃。后来,河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活用水也同样有影响,常常想:什么时候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呀。” 提起三十年前生活用水的来源,乌赞乡维吾尔族村民艾力深有感触地说。

    回忆起当年的用水过程,家住尼勒克县城63岁的王大爷说:“当时全县只有三四口竖井,有压井的居民寥寥无几,大部分人去竖井里挑水吃,那时挑水的人多,竖井水位浅,没打几桶水就浑了,又是沙子又是泥,只好等上老半天再继续打,有压井的居民水质也是同样。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不在挑水吃,能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那该多好啊。”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边城尼勒克县的王大爷和艾力多年的梦想在1979年的秋天实现了。1979年9月尼勒克自来水公司成立了,当时就有100余户居民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后来,随着城镇居民的不断增加,自来水公司前后经过三次大的改造,由最初的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增加到1985年的500立方米蓄水池,到2006年扩建为2000立方米,今天的蓄水量是最初的20倍。自来水用户由原来的百余户提升到4000余户,是过去的40倍。现如今城镇居民足不出户只要一打开水龙头,24小时都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一直以来,改善农牧民生活用水条件始终是尼勒克县县委政府领导十分关心的头等大事。过去农牧民常常饮用受污染的河水,引发肠道传染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炎热干旱的夏季,农牧民生活用水更是十分紧张。

    2008年9月22日,总投资290万元的“防病改水”工程落户于乌拉斯台乡四个直属村。望着已经铺设好的主管道,乌拉斯台乡乌拉斯台村哈萨克族村民居瓦西高兴地说:“过去村里的人吃河水,人畜用水都在一起,河里有牛羊粪也是习以为常,然而到了下雨天河里就成了“泥巴汤”,我们天天都在盼,什么时候能吃上自来水啊!再过几天我们就再也不会为吃水而犯愁了,大家都能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了,往后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据了解,该工程完工后,直接解决当地8600人的安全用水问题。尼勒克县“防病改水”工程从“九五”到“十一五”期间,先后完成64项大型改水工程,修建蓄水池100余座,修建水源40余头,建成“检查井”1000余眼,累计铺设管道2018公里。截至目前,共解决农牧区56874人的安全用水和3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

    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自来水管网就像是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血管”,时时刻刻地输送着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尼勒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的水龙头已不在是什么新鲜事它已进入到千家万户。以往饮河水、吃雪水已渐渐地成为过去。如今,乌赞乡艾力家中拉冰块的大爬犁已经在家里闲置了许久,但他总是不舍得丢弃,因为艾力常常会给儿孙们讲关于“大爬犁”的故事。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王腾腾      
策划 更多...
标题:[专题]全国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发展之路
图片报道 更多...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现场
改革开放照亮中国
我的亲历:厦门跨海大桥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