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概况 | 时事新闻 | 辉煌五十年 | 视听宁夏 | 魅力宁夏川 | 喜迎大庆
深深的情浓浓的意
——胡锦涛总书记宁夏考察纪行
中广网  09月01日 15:1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老乡们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现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再贵。再提要求,那就是躺着吃国家了。”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与宁夏南部山区老百姓的对话。这平实的一问一答,回荡在杏花灿烂的小山村,宛若一首最动人的抒情诗……

  春风荡漾在塞上山川的每一个角落。四月的宁夏花红柳绿,百鸟翔集,人心思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这希望的春天里蕴发着生机!

  这是一个多么不同寻常的春天!拼搏进取,宁夏山川6.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绽放着从未有过的秀美容颜。蓄势腾飞,600万回汉各族群众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向即将召开的自治区十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七大献礼。最不同寻常的是,就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旗帜为引领,即将为奋起登攀的新宁夏绘制更加壮美的新蓝图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宁夏各族人民群众身边,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雨露般地植入人们心田,为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着无穷动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4月11日到14日,在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马启智等陪同下,胡锦涛总书记顶着风沙,足迹遍布荒漠、深山、黄河之滨,轻车简从在街巷村落、旱塬林区、企业园区、农户家中问询。耕地的农民、回家的学生、悠闲漫步的市民们不曾想到,这支不闪灯、不鸣笛、不扰民、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出行车中,竟然坐着深情注视、牵挂着他们的总书记……

  在风沙中和总书记一起种瓜,中卫城区常乐镇罗泉村村民孙永安有说不完的话,他说今年弄好了能赚个七八万,还说要把种好的瓜送给总书记。总书记开心地笑着说:“你们增收了,我比吃瓜高兴。我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

  中部干旱带上的近百万山区群众,是总书记此次调研的最大牵挂。11日上午飞机抵达河东机场后,胡锦涛同志就风尘仆仆直奔中卫市,视察中卫城区永康镇硒砂瓜种植情况。

  风沙弥漫,深沟大壑间,忙碌着点水种瓜、覆膜压砂的村民。凭车窗眺望,与其说眼前是一个春种场景,还不如说它是一幅宁夏人民艰苦奋斗的动人画卷。胡锦涛同志感慨地说,在条件这么艰苦、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更需要各级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胡锦涛同志来到硒砂瓜地,仔细询问了硒砂瓜种植、产量、成本、利润等情况后,与正在劳作的村民一起种植间作的枣树。这是用以接替硒砂瓜的后续产业,以保证荒地可持续利用。在这块地里,有村民正忙着种硒砂瓜。胡锦涛也饶有兴致地“加盟”,和48岁的中卫城区常乐镇罗泉村村民孙永安一家一起种硒砂瓜。

  总书记拿起小铲子松土,为了保证成活,还仔细拣出几个绿豆大的小石子。总书记用手刨个坑,孙永安的妻子从罐头瓶子里取出一颗发芽的西瓜籽种放进去,总书记培上土,细细致致用手拍平,孙永安在上面盖上一个保温保墒的小塑料杯,用一圈砂砾压住,一颗瓜就这样合作完成。总书记一连和孙永安一家种了两颗。

  总书记一边种,一边仔细询问村民们的生活生产情况。孙永安说,他家去年种了140亩,净收入3万多元。由于干部帮着跑贷款、搞水源、到外省联系销路,村民都有条件种硒砂瓜,而且不愁卖。

  “免税和农业补贴都落实了吗?”“都落实了。政府给俺们发了一卡通,补了啥,补了多少,本子上清清楚楚,可以随时到农村信用社领。”

  “你参加合作医疗了吗?标准是多少?”“参加了。国家给40元,自己出10元,其中8元年底返给俺,就像存在银行一样。其余2元凑起来治大病,确实为俺们解决了大难题,办了大好事。”

  “村里孩子上学还有什么难处?”“学费减免了,一般能上学了。”

  风沙一阵阵卷来,丝毫影响不到总书记和孙永安的聊天兴致。总书记问大家种硒砂瓜还有什么困难,孙永安说,虽然政府帮助打了水窖,但是这个地方太旱,窖里蓄不上水。他希望政府能够帮村民打一些机井。

  总书记说,只要水质好、具备打井条件,我们一定下决心支持。如果不具备条件就另想办法。总之,政府会千方百计解决大家的人畜饮水困难,支持你们在干旱地上增产增收。

  瓜农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总书记的关怀。一位妇女小声说:“俺亲眼见到了这么大的官,没想到他对俺们这么亲。”

  总书记对随行人员说,要特别研究解决中部干旱带人畜饮水问题,通过实施开发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还叮嘱当地农牧部门干部,帮助瓜农致富要靠质取胜,在品种改良和绿色品牌上下工夫,让农民种优质瓜,提高效益。

  孙永安对总书记有说不完的话。他说,硒砂瓜确实是一个拔穷根的富民产业。今年如果雨水好,市场行情好,说不定自己能搞个五六万,或者七八万。他说要把种好的瓜送给总书记尝尝。

  “你们增收了,我比吃瓜高兴。我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总书记开心地笑了。

  在固原山区,村民们把一心窝子感激的话说给总书记。他们说,现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再贵,俺们真不知道咋感谢哩。总书记说:“不能说感谢。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过好日子。”

  胡锦涛同志对宁夏一直十分关心,到中央工作后,他曾经两次到宁夏考察。此次调研,总书记一再说,要到固原山区看一看。

  4月12日,胡锦涛沿着崎岖山路来到彭阳县白阳镇阳洼村,考察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彭阳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地小流域治理加上生态建设,使水土流失治理率由11.1%提高到6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建县之初的50元增加到去年的1978元,从固原市各区县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一。

  该县负责同志向总书记介绍,阳洼既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典型,也是机关干部义务劳动基地。建县以来,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已坚持了20多年,被治理过的83条小流域中干部就治理了10条,均做到了水不下山,雨不出沟。

  总书记赞赏地点点头。

  总书记询问还有多少没治理的流域。该县负责人说,大流域基本上治理完了,只剩下20多条小沟道。彭阳县结合退耕还林草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虽然退了75万亩地,粮食产量却是原来的3倍,这些均得益于生态环境建设。

  站在高塬眺望,对面的阳洼流域层层梯田青绿,片片杏树缤纷,漫山遍野杏花如朝霞缭绕,把小山村装扮得温馨祥和。

  “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已经显现了。”总书记十分欣慰。他说,彭阳虽小,但生态治理保护成效明显。实践证明,治理和不治理确实不一样。要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宁夏的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总书记来到彭阳县陡坡村村委会,仔细询问村民生活情况、有多少贫困人口、农村低保标准等,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要求。村支书徐文奎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没啥困难,俺们都不知道咋感谢哩。现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再贵,再提要求,那就是躺着吃国家了。”总书记说,“不能说感谢。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过好日子。”总书记走进陡坡村活动室,了解村党支部“四联双定双评”活动开展情况。四联双定双评是指乡村干部、党员、群众和农村能人四支力量联合起来,定给村民办的实事、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年底接受党组织考评、群众评议。

  建村小学、拉电……总书记对着张贴在墙的“双定”内容,询问这些事情给大家办妥了没有。特别是看到“解决人畜饮水”一项,忙急切追问有多少人没水喝?有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听到肯定回答,总书记这才放下心。

  “给群众做的承诺,一定要落实。”总书记叮嘱。

  “办不成不行,大家都在监督。做不到,他们就不相信党支部了。”徐文奎说。

  村民们生活的变化,写在脸上,挂在嘴边,甜在心里,一看一听便知。

  在陡坡村卫生室,58岁的村医张耀廷乐滋滋地向总书记讲述自己的“身世”之变。他说,从医38年了,过去是背着药箱走家串户,去年政府资助七八千元建了卫生室,乡亲们输液、打预防针、妇幼保健都到这里。政府实行了统一招标、统一药价、统一配送后,药价比过去低了三成,这个村卫生室受欢迎得很。

  听说配送到全区2000多个村卫生室的药品是零利润,总书记关切询问张耀廷的收入来源。张耀廷说,政府每月补贴100元,卖中药行医每月能挣100元左右,一年收入在2000元。家里还种了十几亩地,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开了个小商店,平时也到卫生室帮忙,日子过得还不错。

  总书记询问这个村的合作医疗情况。张耀廷连珠炮地说,都参加了。过去乡亲们还不相信有这种好事,去年有50多个人生病,最多的报销了两三千元,大家就一个不剩全参加了。

  总书记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村卫生室建设、危房危窑改造、农村饮水工程等表示满意。他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办农民群众希望我们办的事,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通过办这些事情,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四世同堂的原州区中和村回族村民杨兴德家里欢声笑语。总书记坐在他们父子中间,对村里人打工、衣食住行、看病上学一一细问。

  “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您说心里话。”“中央政策好得很,俺们非常满意。”“您的精神头好,耳朵也好使。”“生活舒心了,精神就好,心宽出少年。”

  总书记与杨兴德82岁老父亲对话,从亮堂堂的屋里传出,弥漫在黄牛满棚、一树梨花的院落里。

  22年治沙,王有德做梦也想不到总书记会来看望。王有德千言万语却只说出一句话:“您辛苦了。”总书记说:“你们更辛苦,做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胡锦涛同志一直对治沙事业倾注着关爱。7年前春夏之交在宁考察时,他视察了盐池防沙治沙工程,看望了全国治沙“劳动模范”白春兰。4月13日下午,胡锦涛同志前往白芨滩林场大泉试验区,视察防风治沙工作,看望了22年如一日奋战在一线的治沙英雄王有德。

  白芨滩林场一带曾经是祸害百姓的沙窝子,这里沙海茫茫,吞良田、堵河道、埋民房,每年有几千万吨泥沙卷入母亲河。1985年王有德来到这个林场,采用“干旱固沙林、骨干防护林和经济林带”等多种模式科学治沙,在不毛之地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完成治沙造林32万亩,控制流沙面积36万亩,并探索经营管理新模式提高职工收入。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306种植物、115种动物在此和睦共处,白芨滩林木的身价已经从四五百万元增加到三四亿元,职工人均收入去年达到2万多元。最宝贵的是这片林网产生的生态效益。

  去往治沙现场的路上,胡锦涛同志坐在王有德对面嘘寒问暖。他问收入、问住房,对林场职工关怀备至。当他听说林场职工的孩子上学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时,非常挂念,建议在县城建宿舍,方便孩子们寄宿上学。

  “感谢总书记对林场职工的厚爱。您辛苦了。”感情在内心澎湃,王有德想来想去只说出这句话。

  “你们更辛苦,做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总书记说。

  阳光和煦地照耀着白芨滩林场,蓝天白云,林网如织,一望无际的沙丘被草方格缚住,一改往日桀骜,任草木蓬勃横生。

  此情此景,令人欣喜、让人动容。总书记对治沙的职工说,你们辛苦了,这么好的局面的确来之不易。

  在沙漠里,胡锦涛与林场职工一起扎草方格、种树固沙。职工王学林说,自己一家三口去年靠承包果园、治沙种树收入了6万多元。治沙时间长了,对沙漠也有感情了。胡锦涛说,你们的工作辛苦,但是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固沙植树对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同时也通过辛勤劳动尽快富裕了起来。沙退人才能进,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在村头巷陌、街道厂区,人们自发排成长队,欢呼鼓掌,向总书记表达心中敬意。殷实的生活有多甜美,心中的话儿就有多真挚。耳闻目睹塞上跨入新世纪的巨变,总书记说:“宁夏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

  宁夏人正以小省区也要办大事、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胸襟,书写着新世纪崭新诗篇。

  4月13日下午,胡锦涛同志考察了宁东能源基地年产25万吨甲醇项目建设情况。

  承载着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梦想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在加速推进。四年来,完成投资128亿元,目前,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保通过国家评估,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可达到80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煤基烯烃、煤基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550万吨,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00多万千瓦。一个国家重要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的梦想正在奋发拼搏的宁夏人手中逐步变成现实。

  胡锦涛同志仔细听取了宁东基地总体规划及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询问了神华宁煤集团5月份将正式投产的年产25万吨甲醇的工艺技术装备等情况。

  自治区领导向胡锦涛同志介绍,宁东基地总体规划一直本着环保、节能、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2002年着手规划以来一直按照这个原则修改完善。基地建成后,不但能大幅度改变宁夏的高耗能工业结构,而且对全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都有贡献。

  胡锦涛非常高兴地对建设宁东基地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宁东化工基地煤、电、水等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很多,要又好又快地建设宁东化工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要把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工作。宁东基地正与南非和英国壳牌公司合作,合作中有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问题,还有与国内大集团、科研院所合作的问题。要贯彻人才强国方针,吸引更多的区外人才参与宁夏建设。

  胡锦涛还先后考察了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中冶美利纸业治沙基地、灵武市中银绒业股份有限公司,高度肯定了美利纸业集治沙、固沙、造林、造纸、水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他说,这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好项目,一定要坚持不懈做下去。他还对中冶美利、神华宁煤联姻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说,西部地区要利用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东部的产业分工和梯度转移,积极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资源、资金、技术。

  胡锦涛同志对宁夏近年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他说,这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宁夏做了很多工作,要再接再厉抓下去。

  扬党的传统,传革命精神。胡锦涛总书记还先后参观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同心县清真大寺。他叮嘱这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管理好、保护好这笔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使其激励各族人民更好地建设小康社会。4月14日上午,胡锦涛同志亲切接见了驻银部队师以上干部,召开座谈会听取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汇报。

  这是一个奋发有为、日新月异的宁夏。到处是激情创业的人群,到处是令人惊喜的巨变,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春景。看到宁夏的发展变化,胡锦涛同志非常高兴。他说,所见所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宁夏经济形势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宁夏在各方面条件和基础都相对比较差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最生动的变化,还是宁夏人民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得知总书记来宁视察的消息,人们自发地站在村口、路边,欢呼、鼓掌,表达对党中央的感激之情。这真情汇成巨浪,激荡在六盘山区、黄河两岸,化做建设宁夏美好明天的强大动力!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徐小璐      
宁夏概况 >>更多
   50大庆徽标名称为“腾飞宁夏”,主体...
   50大庆吉祥物名称为“喜洋洋”,以宁夏...
历史沿革 >>更多
·宁夏成立40周年大庆 火树银花
·中央代表团抵银参加40大庆活动
·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宁夏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银川举行
·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组图]
·宁夏人民隆重庆祝自治区成立30周年
·中央代表团参加宁夏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发行
·工会十大代表欢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5周年
辉煌五十年 >>更多
·数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大变迁(三)
·数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大变迁(二)
·数说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大变迁(一)
·宁夏推行政府效能建设剑锋犀利取得实效
·宁夏电网跻身世界商业运行最高电压等级
·宁夏电力人均装机容量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沙坡头计划投资8000万建设中国沙漠博物馆
·爱与忠诚 一名回族高级女干部的成长经历
·总投资7210万元 宁夏自治区矿山环境重现生机
喜迎大庆 >>更多
·走进建筑风格独特的银川文化艺术中心
·《回族典藏全书》献礼宁夏自治区50大庆
·宁夏亲水体育中心圆金凤百姓健身梦
·为宁夏50大庆献礼 宁夏民歌民俗亮相央视
·清水河首座彩胶坝试验成功
·宁夏大剧院年内开工投资4.5亿元力争3年内完成
·览山景观剧场依山傍水露芳容
·宁夏五十大庆之年文艺舞台精彩纷呈
·宁夏力争50大庆前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