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题记摘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身既死兮神以灵
2008年4月的第一天,我静坐在黄河路301号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一遍遍阅读着3 月29日的《新疆日报》。在这份报纸的二版,有近半个版面刊登了一篇人物通讯:《从养路工到总段长——记全国交通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塔城公路总段总段长胡曼》。
这篇报道,这张报纸,让所有了解胡曼的人都相信,这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安排。因为就在当天凌晨2点,报道中的主人公——胡曼因公意外去世。由于主人公的影响力,在天山南北的公路线上,这个消息似乎比报纸传播得更快。如果时间可以凝固,时光能够倒流,人们宁愿听到的消息不是真的。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
此情犹待成追忆。3月29日,已经成为许多人缅怀的日子。这一天的新疆日报,被许多公路人永久地收藏。而这一篇通讯报道,竟然成为在胡曼生前写下并在她去世当天就发表的“挽文”。
人生中不能确定、不能解释的事情太多了,一切似乎都是冥冥注定,一切又都充满了变数和未知。出于好奇,我长时间地,反反复复地读着这篇报道,想从这些文字当中读出一些人生命运的密码信息,可我读不出来,我读到的只是岁月的往事和伤感的记忆。三天来,我想写些文字,可我一直被沉痛的回忆包围着,尤其是参加了3月31日胡曼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亲历了千人挥泪送葬的场面后,我更感到无声的悲恸如潮水汹涌一般,把我一次次淹没;无言的伤感如蚕丝一样,把我紧紧裹住。我动不了笔,说不出话。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文字能够真实表现追悼会上“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楚?还有什么文字能够生动再现墓地葬礼那“生离死别,草木同悲”的场景?还有什么语言能够清楚表达许多人心中“欲言不能、欲说还休”的困境?
“悲莫悲兮伤离别”,最痛苦的不是生离,而是死别。生离还有机会重逢,还可以说声“珍重再见”。但对于“死别”,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一转身,就是阴阳两重天;一挥手,就是生死两茫茫。
当我前往塔城,在殡仪馆看到胡曼的遗容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是因为化妆精巧的缘故,躺在灵柩里的胡曼,依然面带着微笑,看起来就是睡着了一样,那样安祥、那样沉静。恍惚间,我仿佛听到了她那熟悉亲切的声音:“你来了吗?”我极力地控制自己,没让眼泪流出来,可没走几步,我就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第二天,来参加追悼会的有上千人之多,交通厅党委专门安排王军副巡视员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交通厅、塔城地委、行署、人大和公路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追悼会,塔城公路总段的许多基层同志自发来参加。有些满头白发、拄着拐杖的公路系统的老人也赶来了。大厅内,哀乐低回,花圈满堂,除了胡曼亲人家属之外,许多参加吊唁的人同我一样,都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介绍胡曼的生平时,一些人已经抑制不住,开始抽泣起来。当胡曼的丈夫王荣泽声泪俱下地诉说他们一家人曾经拥有的欢乐时光和共同憧憬的美好生活时,全场顿时哭声一片,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灵堂模糊了,天地朦胧了。
胡曼走得太突然了。她太优秀又太年轻了,她留给世间的微笑和人生的遗憾太多了。当然,所有的悲痛,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悼念,对于胡曼来说,她都无法感知了。因为她已经到了一个无声无息的世界了。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人们常说,人不仅有魂灵,而且还有英灵。在老风口,长眠着两位养路工烈士周林和蒋笃远。如今,你也永远倒在了巴尔鲁克山下,与两位烈士的英灵一起,守望着老风口,守卫着不死的老风口精神。
零落成泥碾作尘
纪念亡灵的最好方式是缅怀死者生前的生命价值,而缅怀死者的最终意义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
胡曼去世的第二天,在著名的新浪网站,就有人专门为纪念胡曼开了博客。中国公路网及时刊发了刘文杰、梅君先生的纪念文章。
几天来,博客上关于悼念胡曼的帖子文章如潮水一般。越来越多的公路人,在这里尽情抒写着对胡曼的绵绵思念之情。我坐在电脑前,读着这些真情流露的文字,开始一点点梳理与胡曼交往的片断与回忆。
想起来是那么遥远,仿佛都已是从前。我的思绪开始纷乱起来,笔下的文字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如泉水奔涌。我知道,纪念死者,悼念亡灵,不是为了发泄个人的悲伤,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活着。如果不能走出私人悼念的伤感地带,不能跳出个人缅怀的狭窄视野,就不可能把零碎片断的回忆对接粘合起来,也不可能对胡曼形成完整意义上的认知和判断。因为她太高洁了,像云一样,飘逸恬淡;她太纯真了,像雪一样,晶莹透亮;她太博大了,像山一样,气象万千;她太朴素了,像路一样,散发着泥土气息。
看起来,胡曼很普通、很平凡,也很简单,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她又是一个不普通、不平凡、不简单的女人。她留给人世间的,留给同事和朋友的,不仅仅是阳光一样灿烂的微笑,不仅仅是她的真诚、她的坦荡、她的善良,更重要的是她的卓越才能,她的豁达胸襟、她的创新精神、她的工作业绩以及她在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正因如此,人们对她的赞扬,是众口一词的;对她的缅怀,是刻骨铭心的。
《胡曼同志生平简介》这样评价:“胡曼具有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在谋划全局、创新发展上殚精竭虑,有较强的驾驭全局、组织协调、科学决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她重视新技术的运用和创新,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方法;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中,她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开拓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
新疆交通厅党组成员、公路管理局党委书记郗志刚写下这样的挽联:“长天当歌,巾帼楷模。公路忠魂,道德典范”。
青藏公路管理分局发来唁电:胡女士的去世,不但是新疆公路建设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公路建设业的重大损失。石河子公路干部学校发来唁电: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好同事,公路事业失去了一位好带头人,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儿女。阿勒泰公路总段发来唁电:胡曼同志是我们新疆公路局系统领导干部的政治标杆和行业骄傲。她的离去,使新疆公路系统失去了一位年轻有为的管理精英、才俊出色的女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新疆公路交通事业的重大损失,使全疆公路系统失去了一位争先创优领军人物。深圳天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张云初、曹东林、王清发来唁电:额敏红花塔城白雪,伴君英姿永驻;边陲公路风口精神,与尔公心永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胡曼的生命之花虽已凋落,但另一朵灵魂花蕾又悄悄绽放,阵阵暗香,开始弥漫在天山南北的公路线上,丝丝缕缕,绵绵不绝。
化作春泥更护花
斯人已去,微笑永存;才女风范,山高水长。胡曼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辉煌的,宛如夏花之灿烂。
1995年,我才到公路局不久,就听说了胡曼的名字,当时,她是塔城公路段段长,是公路系统为数不多的女杰之一。听到关于她最多的评价就是“有胆识、有魄力”。九十年代中期,公路系统“大锅饭”体制弊端比较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而人的观念转变是最难的。
1996年,我带着记者去塔城采访时,第一次见到了胡曼。我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端庄秀丽的姑娘就是大名鼎鼎、有胆有识的女段长胡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很爱笑,那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笑,那样纯真,那样灿烂。在介绍塔城段的工作经验时,胡曼对我说:“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改革最根本的”。作为一名女段长,她以过人的胆识,对塔城公路段养护机制开始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突破性变革:一是突破“平均主义”的思想观念和分配机制,二是突破固定不变的道班管理模式。“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场变革在塔城公路段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碰撞和观念转变。我问她:阻力大吗?她又笑了,轻轻地说:“大是大,但我把它们变小了”。第一次见面,她的清秀、她的典雅,她的笑容以及她关于“转变观念、化大为小”的精彩论断,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通过进一步的采访,我了解到,胡曼段长在塔城公路段实施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基层唤醒了职工的竞争意识,也给一线公路带来了活力。1999年,塔城公路总段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6月,当我第二次带记者去塔城公路总段采访时,胡曼已于一年前被提拔为主抓生产的副总段长。当时,面对公路系统积极推进公路养护机制改革的新形势,塔城公路总段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在系统内部推行养护招投标制度。我知道,任何改革都会有阻力,改革越深,阻力越大。见了面,像上次一样,我又问她,压力大吗?她笑着说,“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啊!”。她的乐观、她的微笑,深深感动了我。
当然,我知道,在这背后,胡曼面对的是我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当我在基层采访时,一线的工人对我说:“胡总工作起来,有时简直像在拼命啊”。作为分管生产养护的领导,胡曼协助总段党委,建设性地提出了“两个打破”的理念思路,一是打破传统养护模式,全面推行养护招投标制,二是进一步打破分配机制,对职工实行定额管理,对养护站实行计量支付,对总段和段实行计件工资,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使总段养护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所的生机与活力。
2003年5月,我跟随郗志刚书记去塔城宣布胡曼为塔城公路总段党委书记的任命。由于关系比较熟了,见到胡曼,我开玩笑对她说,“当了一把手,压力更大了,对吗?”她说:“对啊,不过没事的,压不垮的”。她的脸上,还是充满了微笑,充满了自信。
此后几年,公路系统开始进入了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激烈角逐阶段。每一个总段、每一个班子,每一个党委书记和总段长都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作为还不到四十岁、交通公路系统唯一女性的党委书记,胡曼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知难而进。这几年来,我听到并看见了关于塔城公路总段和关于胡曼的,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讯息和变化。
上任党委书记不久,胡曼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建设性地提出并倡导实践了创建“五型” (即学习型、调研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活动,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股室、学习型个人”主题活动,在总段上下营造出了“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年来,她积极为职工构建技能培训平台,在全总段大力倡导并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构建“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的学习型行业。几年来,她从建立长效机制和转变思想观念上入手,开展了“一帮一、二帮一”的结对子扶贫活动,以新思路和新举措基本解决了“输血不如造血”的扶贫难题。她本人扶贫捐款、捐物累计达4000多元。
在胡曼的带领下,塔城公路总段保持并创造了公路系统“五连冠”的业绩,获得了“自治区文明行业”“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等荣誉。她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先进个人”“交通部巾帼建国先进个人”、塔城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有这样一首歌这样唱道:“每次听到你,总是大风起。每次见到你,却又惊雷起,长河落日山河壮,你在缥缈云里画里”。每一次听到塔城总段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次听到总段突飞猛进的成绩,每一次听到总段先进荣誉的获取,每一次听到胡曼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坚持改革的新理念、新举措,都会让我感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势,都会让我看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景象,都会让我产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振奋。
可以想象,在竞争激烈的角逐中,在令人瞩目的成绩前,一个女性领导,肩负着怎样的压力,克服了怎样的困难,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可对这些,胡曼从来都不说。只是听说,她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她常常忍着胃疼奔波在公路一线,她常常会接到远方女儿的电话哭诉:“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乌鲁木齐,我们一家人什么时候才能团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今,这个再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成为胡曼女儿心中永远的遗憾和伤痛。胡曼把人生最后的遗憾,永远留给了还在读初中的女儿,却把最后的微笑,最后的真诚与温暖,留给了长长的天涯路。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四十年的人生韶华,二十年的公路生涯,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一挥之间,你经历了从养路工到总段长、从技术员到党委书记的变化。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变化的过程中,你忍受了多少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克服了多少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毕竟,你首先是一个女人、是一个妻子,是一个母亲啊。在坚毅与刚强、豪情与侠骨的背后,你也有儿女情长,你也有似水柔情。可你却把这些都深埋心底,呈现给人们的,是永远的微笑,永远的乐观,永远的真诚,永远的豁达与坚定。
2005年10月,我们一起跟随郗书记去浙江、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公路文化建设。考察组共有八人,仅你一名女性。一路之上,你和考察组的每个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关于改革、关于发展、关于管理,关于人才。当真正谈起来时,你的话却不多,只是机智地把话题引来出,巧妙地承接几句,然后就侧着脸,眯着眼睛,认真聆听每个人的发言,时不时地把真诚谦逊的微笑传递给每一个人。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路途中,你经常把放在钱夹中的女儿的相片拿出来,细细端详。那神态、那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你作为母亲、作为女人那温柔、细腻、婉约和含蓄的另一面。
去内地考察公路文化回来之后,你对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经常给我打电话询问关于公路文化的信息和知识。当你听说我们承担全国公路文化建设课题之后,主动推荐总段的青年才俊朱鹏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并先后几次亲自来卡子湾课题组学习。去年5月,你专程邀请课题组的文化顾问——深圳天时文化公司专家张云初和《中国公路文化》主编梅君去塔城考察。今年1月,你又邀请我去塔城,与总段职工一起,面对面地交流公路文化研究成果。之后不久,你与总段其他领导研究,决定请文化专家全面开展塔城总段的文化建设。当时,我开玩笑对你说:“第一个吃文化螃蟹,要冒风险的啊”。可你只对我说了三个字:“我不怕”。你的每一次敢作敢为,都让人感受到了你的果敢坚定;你的每一次改革举措,都让人感受到了你的远见卓识;你的每一次大胆创新,都让人感受到了你的不同凡响。
有容度乃大,无求品自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作为同事,作为朋友,你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却很多;作为女人,你的豪气、你的意志、你的果敢、你的坚韧,是一般男人所不能比的;作为领导,你的眼光、你的气度、你的胸襟,你的胆略,都是出类拔萃的。
就在你去世的前一天,你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关于塔城总段开展“读一本好书”的书目问题。当时,我把张云初老师推荐的两本书《阳光心态》和《你为谁工作》介绍给你,你听了十分高兴,连说了两句“太好了”,当时就确定下来要精读这两本书。谁曾想,读书活动还没有开展,你就已经飘然而去。
回想起一幕幕往事,一个个细节,你的音容宛在眼前,人却已缥缈尘外;往事近在昨天,背影已远在天边;岁月开始模糊,笑容却更加清晰。天使般的微笑,真善美的化身,你的形象被永远定格在许多公路人的心灵深处。
四月的乌鲁木齐,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温暖的春风,大地的萌动,杨柳的抽芽,新生的绿草,似乎都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你的魂灵已经回到了人间,化成了风、化成了雨、化成了泥土,化成了路基,化成了桔红色的身影,化成了大道之行的路标,化成了公为天下的信念。
沐浴着四月春光,缅怀着如烟往事,我忽然想起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名诗《你是人间四月天》,那是对爱的赞颂,也是对你的形象注释。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星河
于2008年清明节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