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朴俊丽
最近在一些电子和平面媒体上频频看到关于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标准的报道。两个角色,一个是广电主推的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其定义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主要面向手机、PDA等小屏幕便携手持终端以及车载电视等终端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另一个是不久前升级为国标、具有电信背景的TMMB。本人不是技术专家,技术层面的比较就先略去,更何况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就是:技术本身并非决定市场的唯一因素,更何况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那么就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视角出发,来谈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动多媒体服务。 有人来丰富我们的移动生活,有何不好?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消耗在户外的移动时间随之增多,为移动过程中的媒体接触创造了条件,这时,分别监管着广播电视内容与手机终端的广电与电信都看到了一片移动多媒体市场的蓝海。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有限资源,而移动生活又进一步使其碎片化,对于一般大众来说,如果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时间排遣方式之下,听听广播、看看电视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用户基本需求把握的战略层面,TMMB:对不起,你落后了 然而,需求不代表市场,更何况需求的满足,已经是一个多指标的考量体系了,总要区分一下不同的受众群体吧?总要考虑到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移动环境吧?当然了,对于刚刚起步的移动多媒体服务,要达到这个要求,还是后话。 那么,一个最基本的着眼点是什么?关于需求的满足,核心之一就是内容,而内容又要从质和量两个层面来看,也就是移动接收的信号效果好不好?让特定受众感兴趣的移动内容丰富与否?有关需求的另一个要素就是用户为消费移动内容而付出的成本,包括升级终端以支持该功能的设备成本,以及如果是付费内容的话,还需要支付的内容成本等。因此,如何将大众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价值,这两方面因素不能不综合在一起考虑。CMMB面向用户提供公益频道这种内容分层次免费,以及面向终端厂商2009年内免专利费的推广分阶段免费,都是把握住了需求这一战略要素。 说到成本,就不得不提广告。如果收看广告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抵减内容消费成本,相信一些用户 会拍手叫好,一些也会跃跃欲试。当然了,关于广告也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一方面涉及到一般用户的承受度问题,一方面也关系到监管问题。相信,广告的开发,广电比电信更擅长,但同时,监管的重任也不小,这个后续进一步探讨。 在合纵连横的策略层面,TMMB:对不起,你也落后了 最近,又看到了一些有关CMMB与中国移动TD-SCDMA合作的媒体报道,即中国移动计划采购支持CMMB功能的手机四万部左右,当然了,前提是TD手机。不管合作是怎样促成的,起码,无论对于广电、电信,还是设备厂商,可谓是个多赢策略。在中国,TD-SCDMA毕竟是个趋势,再次回到刚才的观点——这个也与技术先进与否无关。既然自有标准TD是大势所趋,而且用户移动通信需求怎么说也要比享受移动内容或服务来的更加迫切,那么上了TD的大船,CMMB怎么也要比TMMB的小独筏行得更快。当然了,TD也不会吃亏,毕竟大流量视频服务是3G最为核心的应用之一,CMMB会让TD这艘大船加速前进。而设备厂商也不必再彷徨,大趋势逐渐清晰,需要做的就是携好桨,来助力。 最后,如果问大众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动多媒体服务,那么回答就是:“标准”是为了整合产业链、凝聚各方资源,最终让消费者获益、让产业强健、让国家兴旺,如果脱离了这个本源,那么“标准”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的移动多媒体服务,毫无疑问,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