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读  |  德育答辩精选  |  图说北理工  |  媒体聚焦  |  学生心语
德育答辩精选
   四年前,19岁的我带着梦想和憧憬走进北理;四年后,23岁的我装满收获和回忆,决定留守这里。这里是我播种理想让梦想起飞的地方;这里铭刻了我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回首大学生活,喜怒哀乐皆有,酸甜苦辣尽尝。回首大学生活,有许多珍贵的知遇,不禁心存感激。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星星,有的是恒星,有的是流星。随着岁月变换、生活变迁,大多曾共同走过一段岁月的人都只能是流星。流星虽然短暂,却发出耀眼的光芒。大学生活 遇到许多良师益友,使我对生活深存感恩之心。大三下学期,人生的抉择提上日程。上研?工作?出国?我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人生理想。发现自己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纯粹的向往某种职业,但心里依然还有梦想。我所向往的,是一种充实、有意义而又优雅、美丽的生活方式。为了我的理想生活,我应当有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工作,以数学系的出身,可能起点不是很高。如果在所学数学的基础上,再学一个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对今后的发展可能更有好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分析,我最终决定考研。
图说北理工
北理工德育答辩宣传海报
全校瞩目德育答辩
媒体聚焦 您现在的位置:>>媒体聚焦
德育答辩 论文答辩一个不能少
中广网    2007-09-1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获悉,今后大学毕业生毕业时不仅要进行学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同时还要撰写德育答辩论文、进行德育答辩。据悉,率先要求毕业生撰写德育答辩论文的北京理工大学已经进行了四届毕业生的德育答辩试点,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推广北京理工大学的经验,酝酿在全市高校中实施德育答辩。

    所谓的德育答辩,即要求每个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大学经历撰写3000至5000字的德育答辩论文,内容为回顾与总结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而与一般的毕业个人总结鉴定不同的是,学院负责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会组成答辩委员会,为学生的答辩进行提问与评判。而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会记入成绩单与学生档案,分为优、合格和待考察,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同学必须经过第二次答辩。

    在我看来,要求毕业生撰写德育答辩论文、进行德育答辩非常必要,北理工的经验早就应当在全市乃至全国高校范围内推广。就如同我们强调,高校教育必须要智育与德育并重,两者都要抓、两者都要硬一样;我认为,在大学生毕业之际,高校也不应仅仅从学术水平和知识能力层次予以考察,还应从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上予以把关。德育答辩、论文答辩一个都不能少,恐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比较全面的发展,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才。

    毋庸讳言,如今确实存在一些大学毕业生,其或许能以相当优异的学业成绩和非常出色的论文答辩顺利拿到毕业文凭;但是倘若给其思想道德评分,恐怕连及格线都达不到。事实上,仅从诚信这一点考察,那些从网上、期刊杂志上东拼西凑别人的文章冒充自己论文的大学生;那些擅自在简历上给自己增添学生干部头衔、捏造获得奖学金经历的大学生;那些一方面拖欠助学贷款迟迟不还、另一方面还在毫无节制地购买游戏卡、高档服饰和新款手机的大学生,恐怕就应当重新“回炉”,当学会如何诚实做人、守信对事,再允许其毕业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否则,那些德育不合格、没有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毕业生,恐怕纵使智商再高、能力再突出、成绩再优异,我们的社会也不需要,因为他们很有可能在今后做出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沦为社会的渣滓而不是人才。

    此外,在毕业之际进行德育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也有助于毕业生好好梳理自己四年来的思想成长经历,剖析自己、认清自己;有助于高校在了解学生德行的基础之上,更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培养。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毕业生在离校前的情绪波动很大,心理状态很复杂。德育答辩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与契机,把自己大学生涯的经历和感悟系统认真地予以回顾和审视,理性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到未来前进的方向;而高校老师和领导通过与毕业生的沟通和交流,发现平日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关怀上的一些疏失与偏差,在下一批学生身上予以加强。

    我期望,德育答辩能够得以推广,并成为塑造合格毕业生的一道重要关卡。当然,必须强调的是,高校如若效仿,一定要抓住其精髓,并如同毕业答辩一样认真规范其中各个环节;而切莫只是借鉴其形式,走走过场而已。
来源:新华网    责编:李歆